據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消息,流年似水,時光荏苒;之子于歸,遠送于野。2021年6月23日,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2021屆畢業典禮在昌平校區明法樓306教室舉行。中歐法學院中方聯席院長劉飛,歐方執行院長Monty Silley、學院教師和全體畢業生參加典禮。典禮由2018級雙碩士研究生俞思靜主持。
上午九時許,伴隨著精心制作的畢業紀念視頻,2021屆畢業生們來到306教室,奔赴他們與中歐法學院的最后一次約定。
在主持人的介紹中,典禮開始。
首先,由雙碩士畢業生代表張穎發言,張穎同學深情地回顧了她在中歐度過的三年時光,從家屬院到文淵閣,從Halloween party到元旦晚會,從憲法訴訟到歐洲法的字幕組,她說到,即使與中歐的連結幾乎從疫情就按下了暫停鍵,現在回想起來也都是溫柔的瞬間。同時,她也表達了對所有老師、同學們的感謝:感謝所有任課老師的悉心教導,感謝學院的每一位老師,在選課、考試、等方面給予的幫助和指導,感謝三個班的班委為班級的大小事付出,感謝每一位中歐的小伙伴,一起經歷了中國法到歐洲法。最后,張穎同學清唱了一首《再見》作為臨別贈歌,祝愿大家每個人都能擁有真心的人在身邊,無論是親人、愛人還是朋友,在艱難的人生路中,始終有人關心自己、支持自己。
接著,歐洲-國際法項目畢業生代表陳潤平發言,他首先回憶了自己來到中歐法學院的經歷,面臨疫情與就業的雙重壓力,中歐法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就像一根救命稻草,而在昌平一年的學習經歷,又讓自己沒有辜負當時的決定。雖然這一年課業壓力十分大,有的同學還邊工作邊上學,但是由于老師的幫助,同學們之間的相互交流,使得這一年的時光并不是那么艱難。最后,在即將告別中歐法學院的時刻,他祝大家在未來能夠有更好的發展,為國家與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之后,中歐法學院2011屆畢業生何欣校友以視頻的形式送來了對于畢業生們的祝福,他談到:“學生在學校要做好本分工作也就是學習,除此之外還應該借助中歐法學院的平臺提高自己的英文能力,而關于就業選擇,應該聆聽自己的心聲,不一定局限于一種職業,在同學們以后的工作中,只要懷著一顆善良的心、應有的勇氣,兢兢業業去工作,一定能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就。”
接下來教師代表趙天書老師在以內卷和躺平為主題的畢業致辭中談到人生就像一個步履不停的傳送帶,有的人選擇在傳送帶上卷著,有的人選擇在傳送帶上躺平,所謂內卷并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獨創,只不過是互聯網的出現放大了這一切,正如蘇軾在《石鐘山記》中所言,“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孔子也有言:“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人生的最高境界其實是外在的內卷與內在的躺平的結合。最后,趙天書老師將至圣先師孔子的另一句話送給畢業生們:“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接著中歐法學院歐方執行院長Monty Silley先生通過一個故事表達了自己對于畢業生的期許,這個故事來自于《窮查理寶典》,講的是德國著名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與其司機的故事,普朗克的司機雖然對普朗克的演講能夠倒背如流,但是一旦面對高難度的學術問題,也只能手足無措,由此希望同學們不要機械地掌握法律條文,而應該掌握法律條文背后的法理,做到靈活運用,這才是同學們來到中歐法學院最為寶貴的財富。
最后,中歐法學院中方聯席院長劉飛教授進行致辭。首先,劉飛教授介紹了2021屆畢業生的基本情況:今年中歐法學院有雙碩士畢業生99人,歐洲-國際法學碩士畢業生44人,其中包括了中歐法學院最后一屆法律碩士。回顧過往三年,同學們把青春留在了中歐法學院的歷史上,中歐法學院作為唯一一所教育部批準的中外合作辦學的法學院,始終走在我國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最前沿。同學們在中歐法學院成長的三年,也是中歐法學院發展的三年,在這三年期間,中方與歐方始終秉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精神,保持著親密無間的合作狀態。最后,劉飛教授希望同學們牢記,“凡我在處,便是中歐”,從府學路27號到西土城路25號,連接的不僅是昌平校區和海淀校區,更是中歐人的現實和理想,祝愿大家找到各自的天空,祝福大家群星璀璨。
典禮進行到此刻,本來陰雨蒙蒙的天空也已放晴,同學們去到法淵閣前進行了集體合影留念,鐫刻下美好的三年時光。
典禮的最后,同學們回到306教室,與劉飛院長、Monty Silley院長進行合影留念,并在畢業背板上簽名,以期奔赴每個十年之約。
至此,中歐法學院2021屆畢業典禮圓滿結束,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在此衷心祝愿同學們前程似錦,江湖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