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西北大學法學院消息,國家之所以強大,是因為有人默默為國奉獻。中國脊梁需要世人的銘記,中國精神更需要國人的傳承。禮敬時代楷模,就是要學習崇高的道德境界,服務基層的人民情懷,弘揚良好的道德風尚。恰逢建黨100周年之際,為此,2021年6月30日,法學院德法兼修研習社組織學習“中國精神‖ 時代楷模學習研討會”,向每一個奮斗著、奉獻著、普通卻不平凡的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心得體會
2020級學碩張丹
張富清,24歲,在生與死之間,他選擇沖鋒在前,在戰火洗禮中成長為董存瑞式的戰斗英雄。31歲,在小家與國家之間,他選擇服從大局,到偏遠異鄉投身社會主義建設。半個多世紀,無論順境與逆境,他選擇淡然處之,將英雄過往塵封在滄桑的記憶。他,就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有著71歲黨齡的老兵張富清。張富清在新中國成立前入伍,出生入死、保家衛國,以赫赫戰功為中國解放事業立下汗馬功勞;復員轉業后,主動到最艱苦的地方工作生活,克己奉公、為民造福。60多年來,他深藏功名、塵封功績,堅守初心、不改本色。
習近平總書記對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跡感人。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
我們要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向老英雄學習,樹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和擔當。張富清同志是始終踐行共產主義崇高理想的優秀黨員,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的光輝典范,是一代代優秀共產黨員人的寫照,同樣也應該是我們青年一代努力的方向!
20級法碩(非法學)一班石澤川
殲20設計師楊偉,楊偉總設計師是設計研發了我國多款戰斗機,殲20作為先進的五代機,足以與世界上最先進的F22相媲美,使我國的戰斗機水平提升至少二十年。楊偉院士設計的梟龍戰機,成為巴基西坦的主戰機,獲得了巴基斯坦的為之頒發的獎章。
初中畢業破格參加高考,接近滿分的成績破格被錄取,15歲讀大學,22歲研究生畢業。工作后更是帶領團隊取得重大突破,將我國空軍飛機實力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層次。無疑,楊偉總師是一個天才式的人物。但比這天才更重要的,是楊偉總師的拳拳報國心,還有那數十年如一日的奮斗精神。
20級法本法碩王海英
1986年出生的何小虎,來自陜北延安,畢業于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制造和自動化專業。2010年,他以實操第一名的成績脫穎而出,被航天六院7103廠錄用進入35車間,成為一名光榮的航天人。在學校期間,除了努力學好理論,何小虎幾乎每一天都是在實訓基地度過的,技能水平在同學們中出類拔萃為了盡快提升自己的數控能力,每天早晨剛上班,機床一般將進行二十分鐘左右的熱機,這短短的二十分鐘,成為了何小虎學習提升的黃金時間。他會拿出專業書籍細細研讀,揣摩書上各種先進的參數和指令。待機床正常運轉后,他立即將剛剛學習的指令在實際加工中進行驗證,就這樣一邊學習、一邊實踐、一邊復習,幫助他熟練地掌握了機床的特性和先進的加工技巧,這個習慣從他當學徒開始一直堅持到現在。2016年,第一次參加國家級一類大賽“中國技能大賽”榮獲陜西省選拔賽第一,代表陜西省出戰取得全國決賽第四,是陜西參加該項賽事以來的最好成績,同時獲全國技術能手;2017年,參加《中國大能手》(第三季)“數控組合”全國選拔賽,入圍前六強,是陜西省歷年來入圍全國十強的第一人;2018年,他成為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陜西省賽區年紀第一小(最年輕)的裁判;目前,他是第一位連續七年獲7103廠 “技能明星”榮譽稱號的職工。
英雄不問出處,何小虎身上的踏實、實干精神,對于以后的學習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難能可貴。同時,我也被他強大的情懷折服,未來的法律工作中,將秉持他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做法,不斷提升自我,努力向上。
20級法碩非法一班拓帆
黃文秀——她的一生,定格在芳華綻放的30歲,定格在扶貧路上的第一年。她的一生都在踐行信念與初心、熱血與青春、跋涉與犧牲。她就是“時代楷模”—— 黃文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畢業的她,本可以留在繁華的都市,卻選擇回鄉做了一名定向選調生,2018年又響應黨的號召,成為樂業縣百坭村鄉村干部。站在人生十字路口,有無數種選擇,她選擇的是去基層,去扶貧一線,去百姓身邊。為了改變家鄉貧窮面貌,她一頭扎進了大山深處,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無論道路多么艱辛,從未猶豫當初選擇,只因心懷感恩,把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扛在肩上。“ 不戚于貧賤,不汲于富貴。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在暴雨、洪災面前,她毅然決然地選擇前進,為了災害中的父老鄉親。是什么讓她這樣牽掛這里的村民呢?因為灌溉水渠被沖斷,意味著以務農為主的農民沒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身為第一書記的她決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她在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的諾言,駐村日記里一戶戶貧困戶位置的手繪地圖,生動的體現出她用雙腳走過百坭村的每一片土地,一篇篇日記裝的全是沉甸甸的對百姓的牽掛。經過一年的努力,百坭村的路通了、燈亮了、產業旺了,村里有88戶418人成功脫貧。她用短暫的一生踐行了入黨誓詞:“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她是9000多萬黨員的榜樣,更是新時代青年的榜樣,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定會帶著黃文秀書記的遺志,擔起時代的責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甘于奉獻,努力書寫屬于我們的長征路。
20級法碩非法2班陳瑜
汪勇,2020年在疫情期間,他以一個快遞員的身份,撬動了醫護人員的整條后勤保護線,他舍身忘死勇挑重擔的精神感動了無數人,被人們親切的稱為“生命擺渡人”。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后,汪勇瞞著家人成為了武漢金銀潭醫院戰疫一線醫護人員后勤保障的“帶頭人”。自大年三十起義務接送金銀潭醫院醫護人員上下班,協調推動網約車企業參與接送醫護人員,協調共享單車企業在醫院周邊投放單車;自行募集資金為醫護人員提供泡面,“掃街”找餐館、爭取有關部門餐食供應,快速搭建起應急餐食免費配送備用網絡;關注醫護人員長期高負荷工作的心理健康問題,對接了心理咨詢平臺,募集圖書,購買了一些零食、生活用品等,提高醫護人員生活質量。汪勇用自己的行為告訴我們,只要力所能及的為別人、為國家、為社會做出奉獻,一個普通勞動者也可以在平凡崗位中成為頂天立地的英雄!
作為法學生,我們也要向汪勇學習,無論什么時候都要有社會責任感,飽含仁者之心,弘揚公平正義,為祖國法治社會建設添磚加瓦,奮勇拼搏。
孫澤洲是我國深空探測航天器設計領域專家和學術帶頭人,長期致力于深空探測領域研究和工程實踐。創新突破月球軟著陸和月面巡視核心關鍵技術,主持設計的“嫦娥三號”探測器,實現了我國首次月面軟著陸和巡視勘查,正帶領著“嫦娥四號”團隊朝著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的目標邁進,為我國深空探測領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目前,我國開展的月球和深空探測已經屬于全新的領域,沒有既往的經驗可以借鑒,更沒有現成的技術可以參考。嫦娥三號探測器是我國第一個在地外天體軟著陸的探測器,設計過程中,孫澤洲帶領團隊進行了上千次桌面聯試、上萬次數學仿真,最終突破了核心關鍵技術。嫦娥四號通信系統研制過程中,他帶領團隊反復驗證,經常做試驗到凌晨,成功實現了月球背面探測器與地球之間數據中繼通信的全時覆蓋。火星探測器要一步實現“繞、著、巡”的任務目標。為此,孫澤洲帶領團隊集智攻關,還遠赴新疆戈壁、內蒙古草原進行外場試驗。我國航天工作人員對于自己崗位的責任、事業發展的責任,以及黨和國家在新時期賦予航天強國建設的歷史使命和責任,兢兢業業,始終堅持以建設航天強國為己任。我們法學生也要學習航天人責任擔當 不顧及個人的得失的精神,義無反顧地選擇面對困難,迎難而上,通過創新,通過自己的努力,使我們在有限的機會中讓我們的事業和技術能夠更好地發展。
20級法本法碩林欣
曹彥生,是一名導彈“翅膀”的雕刻師,師從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馬景來。現為航天科工二院數控銑工。從普通機床操作工人成長為大國工匠,擁有三個工種高級技師操作證。“工匠精神,在曹彥生看來,就是精益求精,要做到別人無可挑剔。”“一邊苦練技藝,一邊儲備知識。14年的時間里,曹彥生參與制造的導彈不斷升級換代,他用高超的技術為高精度導彈的研制和生產保駕護航。”與數控“牽手”十余年,曹彥生成了大家口中的“數控達人”,但他并不滿足,不斷面對挑戰,繼續攻堅克難,享受著解決問題的過程。
“其實,把簡單的事做好,也是一種能力。”曹彥生說,雖然大多數時候,大家在做著重復的工作,但再簡單的工作也應當做到讓別人無可挑剔,這才是一名合格的“航天工匠”。“人間沒有神話,只有不懈耕耘。中國高端制造業當中的頂級工匠們,他們技藝精湛、執著堅守,用卓越的技藝報效祖國。”作為學生的我們,也要學習曹彥生這種精神。把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兢兢業業,攻克知識,在專業領域有所突破。
人間沒有神話,只有不懈耕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擔當,身為當代青年,就要不懈追求,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在時代發展的新征程中,貢獻我們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