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天津大學法學院消息,2021年6月17日,該院在330會議室召開“學黨史、迎百年”習近平法治思想“三進”工作研討會。天津大學黨委學工部副部長史慧,法學院院長孫佑海,法學院黨委書記楊歡,副院長藍藍,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張昊,法學院張恒山卓越教授、熊文釗講席教授、魏健馨教授,馬克思主義學院李麗副教授,法學院博士研究生王操等出席會議。
楊歡作為天津市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習近平法治思想“三進”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負責人,匯報了習近平法治思想“三進”初步工作方案,包括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內涵研究,包括如何實現理論體系轉化為教材體系、實現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實現教學體系轉化為價值體系的“三進”路徑研究;以及習近平法治思想“三進”的評價機制和保障機制研究等。
史慧首先從第一課堂的角度,介紹了學校形勢與政策課、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兩門課程的教學安排。之后從第二課堂的角度,介紹了學生日常思想教育工作的開展,具體包括課外實踐教育的課程化工作,老師講授黨課,以及學生思政宣講團等。
張恒山認為,習近平法治思想“進教材”,首先要將習近平法治思想弄懂吃透,學習習總書記在不同時期的重要講話,深刻把握其精神內涵,而且要結合教師自身的學術理解進行梳理整合,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掌握。同時,要緊密結合中國的法治實踐,包括立法實踐、政府的依法行政實踐以及司法實踐等。此外,要與中國傳統法治思想相結合。
魏健馨認為進教材和進課堂最好同步進行,可以先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的“十個堅持”編寫課程講義。
熊文釗認為,想要習近平法治思想真正“進頭腦”,要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課程設置要有一定的靈活性,吸引學生聽得下去、聽得進去。
李麗介紹了講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授課情況,表示將全力配合課題研究工作。
張昊認為,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三進”,一方面是要加強理論學習,具體分為三個層次,一是邀請名師大家,二是推進雙師同堂,強化法學職業教育,三是通過朋輩導師。另一方面,要結合法學特點,通過組織各種競賽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三進”。要引導學生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同時組織學生實踐團隊,聚焦社會熱點,通過普法宣傳、社會實踐等形式,練就學生法治思維和法治能力。
王操認為,當前更為重要的是對習近平法治思想自身的梳理、塑造與闡釋,多向縱深挖掘。要潛移默化地、自覺而然地運用習近平法治思想去解決現實問題。
孫佑海進行總結。他指出,習近平法治思想進教材、進課堂,最終目的是為了“進頭腦”,要讓習近平法治思想在頭腦中成為習慣。課題組要本著對學生負責的精神,認真研究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早日推出高質量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