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武漢大學法學院消息,2021年6月16日晚19時,“2021武大國際法講壇”系列講座第九講(總第81講)暨“珞珈網絡治理大講壇”第四講在武漢大學法學院120報告廳舉行。外交部網絡事務辦公室主任岳萍、外交部條法司綜合處副處長葉偉主講“聯合國網絡領域三大談判進程的最新進展及前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家安全研究室主任郎平、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科技與網絡安全所副所長李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教授周學峰以及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徐培喜與談。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委員、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特聘教授黃惠康,國際民航組織法律事務與對外關系局局長、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特聘教授黃解放,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副所長聶建強,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張華以及40余名博碩士生現場參加了講座,2000余名觀眾通過線上同步直播平臺觀看講座并參與討論。講座由武漢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網絡治理研究院執行院長、國際法研究所教授黃志雄主持。
首先,兩位主講人針對各自分管談判進程作報告。岳萍主任介紹了聯合國信息安全政府專家組(UN GGE)和聯合國信息安全開放式工作組(OEWG)的動態。她對這兩個進程于今年上半年分別通過的共識性報告進行了梳理,并歸納出四點啟示: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使網絡安全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擴展;大國對于網絡空間國際規則制定主導權的爭奪日益激烈;發展中國家參與相關規則談判的意愿不斷上升;非國家行為體的影響力不容小視。她認為,應當同等重視落實既有規范和發展新規范,同時要支持OEWG這樣更加包容的平臺積極發揮作用。葉偉副處長介紹了網絡犯罪全球性公約談判的最新動態。他對比分析了歐盟《布達佩斯公約》等一些區域性條約對制定網絡犯罪國際規則的影響,認為這些條約難以反映國際社會廣泛共識,還會導致碎片化傾向。網絡犯罪全球性公約談判的開啟,可稱之為多邊主義的勝利。他還梳理了幾個在談判中值得關注的問題:如何確定網絡犯罪的類型;如何避免出現各國管轄權沖突或不當域外管轄;如何加強電子證據跨境調取的國際合作;是否應當為各國創設預防網絡犯罪的義務等。
主講人報告結束后,四位與談人依次分享了自身看法。郎平研究員以國際關系學者的視角進行分析,她認為由于規則具有非中性特征,各國都希望規則朝著有利于自身的方向發展,因此應當從利益博弈的角度看待各國爭奪網絡空間治理話語權的立場變化。李艷副所長從合法性和有效性、共通性和特殊性、軟法和硬法、國家和非國家行為體的地位、規則條文表述與規則制定過程的價值等五方面分析了國際法適用于網絡空間問題的爭議。周學峰教授從準確理解“norm”的含義、在國家安全背景下考慮供應鏈安全、網絡攻擊歸因中證據的重要性等三方面分享了對于UN GGE報告的理解,并就網絡犯罪的概念和電子證據跨境提取等問題談了看法。徐培喜教授從以單邊或偽多邊機制為對照分析三大談判進程的作用、關注不同國家對網絡戰的理解、重視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等重點規范的發展、揣摩規則條文用詞的深刻含義等四方面對以上發言作了補充。
黃惠康教授補充指出,網絡空間國際規則的博弈歸根結底是21世紀大國爭奪世界秩序主導權的博弈,應當從“一條主線”“兩大陣營”“三對矛盾”來把握這一態勢。“一條主線”是指各國都在爭奪作為戰略新疆域的網絡空間國際秩序主導權,“兩大陣營”是指美西方發達國家和中俄等新興國家在網絡領域觀點分歧嚴重,“三對矛盾”是指網絡空間戰爭與和平、自由與監管以及國家與非國家行為體作用之爭。黃解放教授以國際公務員的身份,用一句話總結了參與國際談判的經驗,并針對即將開展的網絡犯罪全球性公約談判作了展望:“我們無法做到讓每個人都高興,但是應該盡量降低大家不高興的程度。”另外,他還就公約談判特委會主席和報告員的確定以及新設公約談判機構是否在客觀上導致規則碎片化談了看法。聶建強教授也就新技術對網絡空間國際規則的影響等問題與主講人互動交流。
兩位主講人還分別回答了線上線下觀眾提出的關于談判是否應當考慮國際法的價值、負責任國家行為規范與國際法淵源及現有國際法規則的關系、在網絡空間構成武裝沖突的判斷標準、中國對于聯合國相關談判進程的貢獻、打擊網絡犯罪全球性公約是否會規定追訴時效、聯合國網絡犯罪政府專家組與打擊網絡犯罪公約特設專家委員會的關系等問題。
最后,黃志雄教授對本場講座進行總結。他指出,我們圍繞對的主題、在對的時間、邀請對的嘉賓展開討論,宛如見證一次高水平的“華山論劍”。“對的主題”是指在網絡空間國際規則體系尚不健全、大國爭奪規則制定主導權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就聯合國網絡領域三大談判進程進行研討很有意義。“對的時間”是指這三大進程在今年上半年相繼取得重要進展,有必要“趁熱打鐵”,及時跟進研究。“對的嘉賓”是指邀請兩位直接參與談判的外交部主管官員作報告,四位網絡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與談,黃惠康教授和黃解放教授等積極分享心得,將理論與實務相結合,為大家奉獻了一場難得的學術盛宴。黃志雄教授向參加講座的各位嘉賓和線上線下的廣大觀眾表示感謝,持續三個小時的講座在熱烈掌聲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