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西北民族大學法學院消息,2021年6月15日晚,西北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汪世榮教授應邀到西北民族大學,在榆中校區致善樓模擬法庭做了題為“馬錫五審判方式及其當代價值”學術講座。法學院黨委書記韋玉成、院長鄭天鋒、黨委副書記施少梅及2020級本科生及研究生等共兩百余人聆聽了講座,講座由副院長蔣宏偉主持。
講座中,汪世榮教授就馬錫五審判方式產生背景、馬錫五其人、馬錫五審理的典型案件、馬錫五審判方式的特點等四個方面內容進行了詳細的講解。汪世榮教授結合“封捧兒離婚案”等典型案例,詳細分析了馬錫五審判方式的創造性司法實踐與恢復性司法理念對當代司法改革及傳統司法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借鑒價值。汪世榮教授指出,馬錫五審判方式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時期推進法治建設的重要創造,是司法植根人民的源頭活水。為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就必須要深入挖掘和弘揚馬錫五審判方式的內在精神,堅持群眾路線,不斷改進司法工作,將司法為民的理念落到實處。
在講座互動環節,汪世榮教授耐心回答了同學們的提問。鄭天鋒院長在講座總結中強調,汪世榮老師對馬錫五審判方式及其當代價值的講解有助于我們觸類旁通、開闊思路,進而深入挖掘馬錫五審判方式的當代價值。
本次講座是法學院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為深入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舉辦的一場專題講座,有助于法學院師生了解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時期法治建設和發展成就,傳承法治紅色基因,增強法治文化自信。講座結束后,本次講座的合辦單位商務印書館向法學院本科生贈送了汪世榮教授等學者撰寫的《新中國司法制度的基石》一書,該書被收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