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周春國:關于基層學院推進“三全育人”工作的初步思考
發布日期:2021-06-16  來源:吉林大學法學院

“三全育人”是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整合教育資源,提升育人質量,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舉措。基層學院處于高校推進“三全育人”工作的最前沿,是實現“三全育人”目標的主戰場。如何充分發揮基層學院在“三全育人”中的主導性作用,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

1.“全員育人”的關鍵是發揮教師的育人主體作用

“全員育人”的育人主體是“員”,即“人”,包括高校的專業教師、管理服務人員。專業教師無疑是高校教職員工的主體人群,無論在人數上,還是在對學生的影響力和引導力上,專業教師都處于絕對的優勢地位,是“全員育人”的主體力量,也可以說是打贏“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戰役的一線“野戰部隊”。而一場戰役的成敗既要靠正確高效的指揮系統,更要靠一線的堅實戰斗力。對標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作為高校育人的主戰場,基層學院只有長期不懈堅持鑄師魂、塑師德、強師能、傳師道,培育“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打造一支“又紅又專”的專業教師團隊,高效上好思政課程,切實踐行課程思政,充分發揮專業教師的育人主體作用,才能真正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為中華民族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無論是一所大學還是一個學科,最被需要和敬仰的永遠是既重科研更重教學、既重教書更重育人的“大先生”。以吉大法學為例,放眼世界和中國,最頂級的法學院大多布局在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吉大法學之所以開創了在非一線城市辦一流法學教育的奇跡,成為培養杰出政要、學術大師、大法官、大檢察官、大律師的搖籃,是因為歷代先生們真正做到了教書育人。作為教師,學問精深,學品高尚,勞力以教學,勞心以感化,視學生為己出,視教學為生活方式。作為學生,以師為范,嚴謹求學,暢游于書山之間,論道于學堂之上,視老師為良師益友,視大學為精神家園。師生之間融洽和諧,亦師亦友,教學相長,這是吉大法學人才輩出的精要所在。因此,基層學院應該把“全員育人”的落腳點放在抓好專業教師思想政治工作上面,加強對專業教師立德樹人的價值引導和政策支持,建設一批一流課程,編寫一批一流教材,培育一批教學名師,產出一批教學成果,樹立一批師德典型,為教師樂于教書育人營造有利的環境。

2.“全過程育人”的關鍵是抓好育人載體建設

“全過程育人”是一個育人實踐過程閉環,要通過學生參加具體的學習實踐活動來實現。作為育人對象,學生的內在自我認知和自我需求程度,以及對于育人具體活動載體的認可程度,直接影響育人的效果和質量。因此,“全過程育人”不應是育人主體為學生預設的一套單向被動接受過程,而應是育人主體和學生共同成長的一套雙向互動認同過程。當前大學生思維活躍,主體意識較強,對于學生發展指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學業指導如何更加系統化、深入化。如入學教育活動不僅要能告訴學生“做什么”和“怎么做”,還應該能夠回答“為什么做”的深層次考問。這就要求形成更加健全的學業指導課程體系,給學生提供能夠幫助他們盡快完成對專業學習、大學生活、社會環境、自我發展、精神動力等形成清晰認知和把握的整體性規劃。二是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如何更加個性化。這種指導不能是泛泛而談的一般性指導,而是專業的、學生信服的一對一指導,做到人人有目標,個個有規劃,從而幫助學生加強自我認知。三是對學生落實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督導是否能夠更有力度,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增強自律性,將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從紙面上引導成為實際行動。四是育人載體建設如何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多元化成長需要。也就是如何設計更多的學生個體認同的多元化活動,從而克服學生活動載體設計存在的“不管問病只管開方”和“一方醫百病”等現象。

回答好上述問題,需要我們的“全過程育人”不能再是簡單地走一下育人過程,而是要求作為育人過程中的每一個點(活動載體)都發揮應有作用。為此,基層學院應該按照“又紅又專”的育人目標,對育人載體進行符合教育規律的系統規劃,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也要遵循教書育人規律,更要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尤其要考慮不同年級學生的成長需求、不同學科學生的成長特點、不同層次學生的成長路徑,利用新時代的信息化手段,建立數據化的學生自我檢測系統,構建并完善按年級、分學科、劃層次進行分類指導的育人體系,實現學生學業指導系統化、自我認識深入化、發展規劃科學化、成長平臺多元化,使育人載體有針對性地指向育人目標,形成按時令“播種、澆水、施肥”的科學育人流程,最大程度地避免育人過程的隨意、盲目和泛化,把基層學院建設成為高校“全過程育人”的堅強堡壘,進而提升育人質量,真正做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3.“全方位育人”的關鍵是做好文化涵養

“全方位育人”中的“全方位”是一個空間概念,是對“上下、前后、左右”三維空間的全覆蓋。因此全方位育人就是對育人主體、育人載體、育人對象、育人資源的高度整合、有機聯動和無縫對接,不留死角。長期以來,各高校都很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和大學精神的凝練。新形勢下,基層院系對文化軟實力的構建也應該有更加深刻的思考和設計。一是如何提高對學院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即如何更好地總結梳理學科發展歷史、凝練學科創建以來形成的優秀文化傳統;如何更好地增強師生和校友對學院的自豪感、認同感、使命感,從而能夠從前輩的創業史和當前的奮斗史當中汲取強大的精神力量。二是如何提升在校師生生活狀態和個人發展訴求方面細致入微、一以貫之的人文關懷。即如何將以學生為本、以教師為本的理念更好地落實到學院的具體工作上;如何培養命運共同體意識、提高師生對學院應有的歸屬感;如何在支撐師生成長發展上提供更好的規劃、更實的舉措,留下更深的烙印。三是如何健全依法治院的制度體系問題。即如何確立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完善激勵評價引導機制,從而避免不按規律辦學和不遵規矩行政的現象。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一所大學、一個學院的靈魂。對一個學院最有效、最持久的管理不是靠行政權力,而是靠思想文化引領。在基層學院層面推進“全方位育人”,關鍵在涵養文化,就像“泡菜理論”認為泡菜的味道取決于泡菜湯一樣,校園環境好比泡菜湯,它影響和決定了“浸泡”其中的莘莘學子的思維方式和行為風格。基層學院既處在高校之中,又相對獨立,既受到高校整體校園文化氛圍的熏陶,又受到各自學科專業發展歷史和現實環境的影響。一個具有良好治學之風、教學之風、求學之風的學院環境,對于學生成長成才尤其是品格、品行、品位塑造更加直接,不可替代。因此,實現“全方位育人”目標,應在基層院系形成一種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強勁文化軟實力,把切入點和落腳點放在營造良好的學院文化上面,從歷史的維度凝練傳統文化、從現實的維度關心師生生活、從發展的維度建設一流學科、從價值的維度完善制度體系,用良好的文化和風氣涵養師生的品格,抓住涵養文化這個育人的“牛鼻子”,以塑造文化為統領,打牢立德樹人的可持續發展根基。

責任編輯:楊玉芬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