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東南大學法學院消息,2021年6月4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刑事處處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喻海松應邀蒞臨該院,以“刑事司法實務漫談”為題,在法學院四樓模擬法庭舉行講座。本次講座由東南大學法學院歐陽本祺教授主持。來自眾多實務部門的法律工作者們也參與了此次講座。喻海松博士憑借其深厚的法學理論功底以及豐富的司法實務經驗,為現場聽眾帶來了一場精神盛宴,使現場聽眾深受啟發。
講座伊始,歐陽本祺教授對喻海松博士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并高度贊揚了喻海松博士在刑事司法解釋工作中所做出的貢獻。
隨后,喻海松博士表示,刑事司法實務中遇到的許多問題其實都是刑法解釋的問題,由此指出刑法解釋在刑事司法實務中的重要性。他認為要做出妥當的刑法解釋應當思考很多問題,他著重闡述了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是如何看待司法解釋、規范性文件和答復、復函?對此他從司法解釋制定過程的角度詳細地闡述了司法解釋的四種形式及其區分方法。其次,如何把握刑法條文的修法精神?他以污染環境罪犯罪構成要件的解釋以及“扒竊”行為的認定為例,表明在解釋修改后的罪名時應當注意把握刑法條文的修法精神,也應當注意實現刑法解釋的與時俱進。再次,如何實現罪刑法定原則的堅守?喻海松博士以組織考試作弊罪為例,指出組織考試作弊罪構成要件中的“法律規定”只能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而不包括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他認為堅守罪刑法定原則雖然可能會導致一些危害行為無法為現行刑法所規制,但這就是法治的代價。
除此之外,在如何處理司法裁判與民眾法感情的關系問題上,喻海松博士認為司法裁判應當充分貼合民眾法感情。刑法解釋時也要注意處理好和其他部門法之間的關系,尤其是要注意刑法與民法、行政法之間的差異和平衡。最后他以危險駕駛罪為例,指出刑法解釋應當實現域外經驗與法律傳統的妥當結合,應當立足于我們腳下的土地,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的刑事司法實踐。
在講座的提問環節,法學院的師生以及實務部門的法律工作者都踴躍發言,提出了諸多讓他們困惑的問題,喻海松博士也針對提問一一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解答。
最后,歐陽本祺教授對喻海松博士的講座進行總結,認為整場講座內容十分豐富,彰顯了喻海松博士扎實的法學理論功底與豐富的司法實踐經驗,有著很大的學習價值,同時感謝喻海松博士為現場聽眾帶來的一場精神盛宴。講座取得了圓滿成功,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