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保護已成為焦點議題,相關立法正加快推進。2021年5月25日,由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上海交通大學數據法律研究中心主辦的“積厚流光”法學系列沙龍第1期在上海中心舉行。本期沙龍以“個人信息保護與科學立法”為主題,結合《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二審稿),圍繞個人信息處理合法性基礎、個人信息保護與數據要素市場的構建、個人信息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等重大問題進行了熱烈研討。
華東政法大學互聯網法治研究院院長高富平教授、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顧全、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法院院長劉力、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庭長章曉琴、上海市人大財經委處長張繼紅、阿里巴巴集團法務總監詹巍、騰訊數據隱私保護部國內數據隱私保護負責人黃曉林、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法律研究總監李穎、華東政法大學數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長韓旭至、寧波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金耀、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副教授曹博及博士后姬蕾蕾等嘉賓參加沙龍。沙龍由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副院長、上海交通大學數據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彭誠信教授主持。
彭誠信首先對來賓表示熱烈歡迎和誠摯感謝。他對“積厚流光”法學系列沙龍名稱的由來進行了闡釋。積厚流光,語出《荀子·禮論》,意為積累的功業越深厚,則流傳給后人的恩德越廣。沙龍以“積厚流光”為名,旨在傳承“求真務實、努力拼搏、敢為人先、與日俱進”的交大人精神,在法學天地里深耕厚植,播種法學事業的美好未來。
各位嘉賓聚焦個人信息保護與立法相關的熱點議題進行了熱烈討論和發言。
高富平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作了發言。他首先從宏觀上對個人信息保護法立法草案做了評價。他認為,個人信息保護法真正應當解決的問題是個人信息權利保護和個人數據的流動利用之間的平衡。他從個人信息決定權是否應當列入法律、同意是否可以作為個人信息處理合法性的一般原則、同意的泛化和濫用造成的影響、匿名化信息是否屬于個人信息四個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其他嘉賓也從理論基礎、立法實踐、司法操作、行業發展的角度,就數據資源的流轉利用、互聯網市場秩序建構、平臺責任邊界確定等問題各抒己見。
彭誠信作總結發言。他認為,在數字社會中,每個人應當用互聯網思維思考問題,思考在互聯網社會中個人信息主體是什么角色、需要的是什么,企業和立法機構應當在實踐中不斷地摸索,才能真正地把握住數據利用和保護這樣一個核心價值。
“積厚流光”法學系列沙龍以數字經濟與互聯網領域相關法律問題為面向,圍繞知識產權保護、新型不正當競爭、反壟斷、數字經濟監管與合規、個人信息保護、數據安全等問題開展沙龍研討,致力于在數字經濟與互聯網法律研究領域,為法學界,立法、司法、監管部門及數字經濟、互聯網產業界搭建研討平臺,增進對新技術、新商業模式、新型法律問題的理解,促進產學研各界在該領域研究過程中的研討與交流,推動促進行業共識、學術發展與問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