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廈門大學法學院消息,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江必新教授做客廈門大學法學院至善法學大講堂(第二期),主講《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論構成》,講座由廈門大學法學院院長宋方青教授主持。
講座開始,宋方青院長簡要介紹了至善法學大講堂第一期的相關情況,對江必新教授蒞臨至善法學大講堂第二期表示歡迎,并簡要介紹了江教授的學術成就。
江必新教授首先提出探討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論構成的原因有三:一是宏觀把握習近平法治思想基本架構的要求;二是有利于推進學界研究從分歧走向共識;三是有利于從宏觀與微觀兩個層面全面理解和把握習近平法治思想。進而,通過回顧黨中央有關法治的論述變遷——從“依法治國”“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到“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到“全面依法治國”,再到“法治中國”,分析法治強國論、全面依法治國論、建設法治中國論等既有觀點,江必新教授指出,習近平法治思想的主題主線應當是通過全面依法治國來建設法治中國,其中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過程,而建設法治中國則是奮斗目標。以此為立論基礎,江必新教授采取三分法來解讀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論構成。
首先,為什么要全面依法執法,建設法治中國?江必新教授將此細分為緣由論、意義論、地位論三個命題。其中緣由論可以從實踐邏輯、歷史邏輯、理論邏輯三個方面理解;意義論強調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對改革穩定發展、新時期戰略布局、黨的初心使命以及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意義;地位論指向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社會保障,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等。
其次,建設什么樣的法治中國?江必新教授指出,這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具有原創性的部分,回答了法治中國的基本形態或基本要求。這一命題包括方向道路論、基本價值論、重大關系論三個方面。方向道路論即要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治道路、堅持服務黨和國家的大局;緝r值論認為習近平法治思想肯定并發展了人類關于法治基本價值的理論,包括公平正義、權力監督、權利保護、法律平等、獨立行權。重大關系論指的是要處理好法治與政治、政策和法律、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改革與法治、民主與專制、維權與維穩等二十多種關系。江必新教授強調,法治中國建設既要注重中國特色,也要體現法治的一般特性,體現普遍的價值和基本的要求。
最后,怎樣建設法治中國?江必新教授將這個命題分解為主要任務論、推進方略論、動力保障論、深化實踐論四個方面。主要任務論可以從總任務、首要任務、核心任務、重點任務、急迫任務等五個層次理解。推進方略論則包括了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得益彰相互補充,依法治國與依規治黨相互促進,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國內法治與涉外法治統籌推進等內容。動力保障論強調自下而上自上而下雙向互動推進法治化、以全面深化改革為重點、建設過硬法治工作隊伍、抓住關鍵少數、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科技創新的運用等方面。深化實踐論的內容非常豐富,例如通過堅持基本經濟制度,保護產權、保護營商環境來保障經濟發展;通過處理好改革與發展的關系、樹立整體國家安全觀來保障政治穩定;通過樹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法治文化強國,發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來保障文化繁榮;通過完善社會治理規范體系,實現社會治理法治化,堅持依法治網來保障社會和諧;通過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立法、執法和司法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通過維護國家主權、捍衛國家利益、維護世界秩序來維護世界和平。
在講座的最后,江必新教授高度評價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論與實踐價值,指出這是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的根本遵循,我們應當認真學習,不僅要把握其核心要義,更要把握其基本精神和工作要求。
講座結束后,宋方青院長對江必新教授的精彩講演表達了誠摯感謝,對講座內容進行了簡短總結,高度評價了江必新教授在立法、司法等領域的深厚理論功底和豐富實踐經驗。至此,廈門大學法學院“至善法學大講堂”(第二期)第三講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