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廈門大學法學院消息,2021年5月9日下午,該院全體學生共同收看了“同上‘四史’思政大課”系列的第二堂課——“同上新中國史思政大課”。在本次課程學習中,同學們回望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飛躍,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引領和推進新中國建設的奮斗歷程。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思政課上,三位主講老師將基本理論框架與實踐經歷相結合,將嚴肅性與趣味性相結合,深入淺出地梳理了中華民族從喪權辱國到屹立東方的歷史進程,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走向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的不朽詩篇。老師的講解讓同學們意識到新中國史就是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歷史。正是中國共產黨勵精圖治,砥礪前行,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本堂課的學習深深滌蕩了同學的心靈,充分激發了同學們的愛國愛黨情懷,讓同學們深受振奮,感悟頗深。
2018級本科生張寧欣認識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便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帶領人民走上幸福之路。她認為:“新中國的發展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息息相關,一百年來,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中國共產黨正是理想遠大、信念堅定的黨。”
2019級法律碩士(非法學)研究生劉善樊認為,以史為鑒,才能述往思來。學習新中國史思政大課能夠激勵青年奮勇前行。他指出,“我們在接過歷史接力棒中感受革命先輩不懈奮斗的勇氣、決心和意志,感悟崇高精神境界和優良作風,從而培養提升自我的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弘揚浩然正氣,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奮斗。”
2017級本科生齊夢雅也為思政課的效果點贊。她認為,學習“四史”不僅能夠深入了解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接力“趕考”的歷史經驗,而且可以幫助我們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時代特征和實現路徑,助力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同時,她深切感受到,當代大學生要在學習“四史”中強化責任擔當,從黨的歷史中汲取精神力量,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貢獻。
2019級民商法學碩士研究生尉來則從新中國史的學習中獲得極大啟發。她被中國人民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災、脫貧攻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等任務中不懈拼搏的奮斗史深深感動。她指出,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要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從歷史中汲取精神力量與經驗智慧,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貢獻應有之力。
2017級本科生江逸凌則立足實踐,從大學生的角度為新中國建設出謀劃策。江逸凌認為大學生應該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應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堅持學習科學文化與加強思想修養的統一,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實現自身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的統一,樹立遠大理想與進行艱苦奮斗的統一,從身邊的小事中去體現大學生的指導性和先進性。”
回望過去,展望未來。自成立以來,廈門大學始終堅持并弘揚以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為代表的“愛國精神”,將家國情懷熔鑄于學校百年發展脈絡中。法學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將培養愛國精神和新中國史學習教育相結合,積極組織全院學生學習“同上‘四史’思政大課”系列課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切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社會主義新時代建設培養先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