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南開大學法學院消息,2021年4月21日中午12:20,“南開法學思享匯”第二期在南開大學法學院331會議室舉辦。本次學術研討會由南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宋華琳教授主持。南開大學法學院憲法與行政法教研室王瑞雪副教授作為本次研討會的主講人,主題是:個人信用制度的三重維度。南開大學法學院付士成教授、韓良教授、陳兵教授、鄒兵建副教授、唐穎俠副教授、劉芳副教授、胡建國副教授、柯振興老師和孫競超老師參與與談。
王瑞雪副教授主要從個人信用制度的私法維度、市場規(guī)制維度和社會規(guī)制維度三個維度進行了個人信用制度的梳理,并分別從公法和私法兩個角度對個人信用制度的建設進行總結(jié)。
與談環(huán)節(jié),韓良教授針對個人信用制度在私法中的分類標準提出建議,并提示作者關注資產(chǎn)證券化中個人信用的公法與私法問題。陳兵教授從明確分類標準、注重數(shù)字平臺與個人信用的關聯(lián)以及加強案例研討三方面提出建議。鄒兵建副教授建議作者更清楚地交待問題意識、分類標準以及進一步提煉實踐情況。孫競超老師認為本文的分類模式內(nèi)涵和外延均應當更加明確化?抡衽d老師從勞動法的角度,指出個人職業(yè)信用需要更為明確的界定。
交流環(huán)節(jié),劉芳副教授對于本文提出的觀點表示贊同,同時建議作者更聚焦于公法維度的討論。唐穎俠副教授認為本文的寫作角度新穎,建議作者從人權(quán)法的角度,考慮交易風險與人的尊嚴等不同價值的排序問題。付士成教授指出,本文目前一些概念的成熟度還有待提高,可以對于信用、個人信用、信用評價等概念作出進一步界定。宋華琳教授建議可以去從公法、私法不同視角審視個人信用,并關注個人信用評價的主體、程序、救濟等。
最后,王瑞雪副教授認為通過今天的活動,對于文章的打磨有了更為明確的思路,對各位老師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