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消息,2021年4月21日下午1:30,法學院在博學樓508教室展開了以“學史增信、學史力行”為主題的第一屆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大賽,教務處副處長陶盈、法學院黨政班子成員、教研室主任及全院青年教師參加活動,校級和院級課程思政項目負責人參加比賽。作為學校課程思政建設試點學院,法學院把課程思政建設作為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本次比賽既是對學院課程思政建設成果的檢驗,也將選拔優勝者代表學院參加學校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大賽,比賽由副院長尹少成主持。
首先展示的是王劍波教授,王老師的課程中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4.15融入思政元素,以巴吾東案例引入分裂國家罪名,在分析四要件的基礎上,分析了與“煽動分裂國家罪”的區別界限,王老師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結合案例,表達了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論自由要有所限制,并表示思政元素應當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融入到教學內容中。
張鵬老師的主題是“我國憲法上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張老師解釋了分工和分權的差別,憲法的橫向與縱向的配置,并解釋了代議制、民主集中制的相關概念,分析了外國兩黨制容易導致“跛鴨總統”,但是我國憲法設定了偉大復興的國家目標,而這個目標可以在我國憲法中找到答案。張老師提出了對新時代法律人才的要求和課程思政的新要求。
孫天承老師的授課從社會主義和諧勞動關系切入,結合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的解釋引入,指出新時代勞動關系應該具有勞模精神和企業家精神,勞資關系應該從傳統的對立關系中抽脫出來,企業家精神是對得起消費者和勞動者,而勞模精神則包含誠實勞動、創新勞動的內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與勞動法治之間的聯系,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監督與保障體系。
賀燕老師從稅法的基本原則切入,通過介紹現行課征的稅種及立法概貌解釋了稅收法定原則,并用《自由引導人民》《深受壓迫的法國農民》兩幅圖深入剖析稅收公平原則,以小區電梯的不同樓層費用收取案例介紹了衡量公平的收益說和量能說。稅收公平要求橫向公平、縱向公平和量能課稅,老師通過諸多思考題進一步闡述了該主題。
劉傳稿老師講課主題是罪刑法定原則,老師介紹了全國首例高空拋物案,刑法修正案將高空拋物行為入罪也反映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立法觀念,劉老師以國內和國際的視角,歷史和現代的比較深入講解了“罪行法定原則”的發展脈絡;介紹了“罪行法定原則”的四個派生原則,該原則在我國立法部分的體現是分則罪名的規定更加詳細,法條的可操作性較強。該原則在司法適用中應注意正確認定犯罪和判處刑罰,并要正確進行司法解釋。
張建老師通過介紹國際私法課程基本結構,講述了課程要求,并揭示了國際法的課程思政建設應當統籌國內法治與國際法治,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全過程,應堅持對外開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張老師通過華為公司案例介紹“禁訴令”“平行訴訟”等概念,并介紹了管轄權的沖突與解決辦法。
魏慶坡老師通過專業知識、思政因子、價值成效三步法進行內容融入,以無害通過為例,介紹了概念的淵源、內容,沿海國的權利義務,并介紹了典型的科孚海峽案,引出了“軍艦是否有無害通過權?”的問題。并以此引出我國建設海洋強國的國家戰略,指出課程思政應當提取思政素材因子、提高課程思政教學水平、提升課程思政育人實效。
陳磊老師結合民事訴訟法基本內容,進行了課程思政建設的核心板塊區分。以南京彭宇案、歧義借條案為引例,講授了民事司法中的證明責任,在民事司法過程中,總會出現事實認定與法官裁判之間的矛盾,指出證明責任的功能就是為當事人提供行為規范的指引,為法官提供結果意義上的裁判指引,深入批評了彭宇案并沒有正確運用證明責任。
蘭燕卓老師首先介紹了對于課程思政建設的構想,在教學展示部分以熱點案例“杜寶良事件”切入課堂,帶動學生興趣,以行政處罰核心法條做講解,并引導學生思考依法行政,擴展部分強調了處罰法修改的宗旨在于限制“權力”和保護“權利”,引導學生思考法律為何這么修改。
展示結束后,首先由陶盈副處長做點評,她首先肯定了授課老師們的精彩講解,接下來對學校的課程思政建設的基本思路與問題做了介紹,并指出老師們只有首先從理念上理解和認可課程思政,才可能化為行動。法學院在課程思政建設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希望法學院教師們能夠充分利用這種優勢,在學校和北京市的課程思政建設中取得優異成績。
隨后,張世君院長針對各位老師的授課特色進行了深入點評,并分享了建設課程思政的幾點思考。建議老師們要從進入課程那一刻,從言行舉止、穿者打扮等各方面影響學生,要用做科研的精神挖掘課程思政的素材,包括學術史梳理、中外比較等方式。
最后,米新麗書記做總結并宣布比賽結果。米老師為比賽的圓滿結束致賀,并再次感謝老師們的付出。米老師建議,課程思政建設在理念上要融匯貫通,發揮好法學專業的天然優勢,方法上要注重設計,力求做到潤物無聲。
最后是激動人心的獎項揭曉環節,本次比賽設一、二、三等獎:蘭燕卓、魏慶坡老師摘取一等獎桂冠,陳磊、王劍波、張建老師獲得二等獎,張鵬、賀燕、孫天承、劉傳稿老師獲得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