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消息,2021年4月16日晚6時30分,由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分團委主辦,法學院學生會承辦的薪火·問道——“法律人的成長”對談交流會于學生活動中心三層學術報告廳成功舉辦。清華大學法學院長聘副教授陳新宇、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姜曉敏老師、校報編輯部主任陳夏紅老師應邀參與此次交流會。
在一段精彩的介紹視頻后,陳新宇老師上臺,以一種親切而循循善誘的方式開始了此次交流會。陳老師從《尋找法律史上的失蹤者》及書寫這本書的機緣、紅色法學家施滉的故事,以及自己的感悟與交流三個方面和在場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法學成長感悟,并結合“法律人的成長”這一主題為大家指點迷津,指引同學們前進的方向。
首先,陳新宇老師用“接飛花墜葉,作因緣觀”一句講述了《尋找法律史上的失蹤者》一書的寫作機緣,即學術緣與校友緣。他指出,研究求學與工作的學校的法律學家和法學故事是對學習與工作的反饋并希望在場同學們能在閱讀資料的過程中找尋到更具持續性的命題。
隨后,陳老師以施滉的求學經歷作為切入點,為我們講述了施滉作為紅色法學家的故事。他從施滉純白之心性、法政救國之理念著手,使在場同學們對紅色法學家施滉的經歷有了客觀而全面的認識。陳新宇老師強調,了解紅色法學家對黨史知識的學習有著極大的幫助。
緊接著,姜曉敏老師表示,希望在場同學都可以不忘初心并得以通過此次交流會解決自己在學習和工作中的困惑。其后,交流會進入提問環節,在場同學們踴躍發言,陳新宇老師也耐心解惑,氣氛一度熱烈。陳老師鼓勵同學們閱讀裁判文書以提高剖析問題的能力,同時他也希望同學們能夠通過尋找興趣與愛好降低對于未來不確定感的焦慮從而在法學學習的過程中行穩致遠。最后,校報編輯部主任陳夏紅老師也指出了興趣對于未來學習工作的影響。
恰同學少年,孜孜以求學,循循以問道。本次交流會作為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黨委學黨史系列活動的組成部分,使同學們深入了解了一代代法律人嚴謹治學,愛國情深的人生故事。愿同學們能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問道求索,堅定不渝,真正實現“法律人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