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東南大學法學院消息,2021年4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管理辦公室、上海交通大學中國法與社會研究院主辦的“同案同判與類案檢索”研討會在上海召開。來自最高人民法院應用法學研究所、上海高級人民法院、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東南大學、北京法意科技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團達摩院等單位的30余位理論與實踐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研討會。東南大學社科處副處長(主持工作)王祿生研究員、法學院博士生王爽、劉嘉錚和碩士生宋珂穎應邀參加本次會議。
王祿生研究員在會議第二專題“制度實踐”環節作了題為《同案不同判預警系統的技術邏輯和面臨的困境》的主題發言。指出“同案不同判預警平臺”依托全國法院裁判文書大數據,按照“本體構建→情節提取→模型訓練→量刑預測→偏離預警”的技術邏輯,不僅能為員額法官辦案提供智能化輔助,同時也可給已決案件質量管理提供精準化的參考。但是當前“同案不同判預警平臺”在本體構建、情節提取、模型訓練、數據顆粒度、模型可解釋性方面仍面臨困境。需要技術界在進入法律場景時根據領域特征進行技術迭代,同時也要求法學院承擔更多責任,強化法律人在法律大數據研發中的地位。
在此次研討會中,各位專家學者深入探討,坦誠交流,展示了東南大學法學院司法大數據與人工智能近幾年取得的高質量成果,是東南大學法學院大數據與互聯網法學交叉學科發展的良好印證,進一步增強了東南大學法學院大數據與互聯網法學在學界的影響力與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