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武漢大學法學院消息,《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于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我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環境法研究所所長秦天寶依托其前期多年的研究積累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整體系統觀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法律規制研究》的支撐,發揮武大環境法學科優勢,助力國家法治建設。
2020年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生物安全工作,對國家生物安全戰略、政策和生物安全立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全國人大常委會于2020年10月審議通過的《生物安全法》是生物安全領域的一部基礎性、綜合性、系統性、統領性法律,它的頒布和實施起到一個里程碑的作用,標志著我國生物安全進入依法治理的新階段。
2021年4月1日上午,秦天寶教授應邀作為唯一的法學界專家參加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北京舉行的生物安全法實施座談會。中央國安辦、全國人大憲法法律委、國家衛健委、外交部、科技部、農業農村部、生態環境部、司法部負責同志在座談會上發言。
2021年4月12日,秦天寶教授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生物安全法律規制的里程碑》,從學術角度解讀《生物安全法》。文章闡釋了《生物安全法》的時代意義,總結了《生物安全法》的亮點,展望了生物安全法律體系的未來發展。該文通過“學習強國”轉發后,閱讀量近45萬。
此外,秦天寶教授還在人民日報社主管的《思想理論動態參閱》發表文章《建立健全生物安全法治體系的路徑》,從明確生物安全法治體系的目標、完善生物安全法律規制的依據、建立健全生物安全風險防控的體制、豐富生物安全法律規制的手段等四個方面,提出建立健全我國生物安全法治體系的可行建議。他在人民日報社主管的《人民論壇》發表論文“《生物安全法》:風險預防原則的集中體現”,指出《生物安全法》以生態整體主義、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以風險預防為基礎性和統領性原則,因應生物安全風險特征及其現實化之前即行預防的現實需要,具備強有力的風險防范功能,在制度、體制和機制上集中體現并全面貫徹了風險預防原則。
為宣傳介紹生物安全法的重要價值與實施意義,秦天寶教授還分別接受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電視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人民網、《法治日報》和中國法學會《民主與法制》雜志社等多家中央媒體的專訪,全面解讀了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生物安全在國家安全觀中扮演的角色,《生物安全法》與普通百姓的關系,《生物安全法》的意義和亮點,《生物安全法》應對如新冠病毒疫情等新發突發傳染病中的特殊貢獻,以及《生物安全法》與現行相關法律的有效銜接等問題。
《生物安全法》通過后、生效前,秦天寶教授還參加了多項地方宣講活動。2021年3月11日,秦天寶教授應邀參加省委有關機關和湖北綜合頻道組織的《生物安全在身邊》節目。秦天寶教授通過觀點闡述、深度對話、現場互動三大板塊,解讀了《生物安全法》、分析了《生物安全法》如何化解我們身邊的生物安全風險、宣講了普通百姓根據該法所享用的權利、承擔的義務等。該期節目播出后,反響良好,被有關部門上傳至“學習強國”平臺。同時,受武漢市委有關機關的邀請,秦天寶教授受聘為“武漢市學習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宣講團”成員,并參加了題為“傳承紅色基因,共筑國家安全”的武漢市“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活動。
2020年底,秦天寶教授先后應湖北省農業農村廳和武漢市農科院黨委的邀請,參加湖北省農業農村廳“轉基因生物安全法規宣傳進校園活動”以及武漢市農科院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2020年集中學習活動,為他們宣講《生物安全法》。秦天寶教授從《生物安全法》立法背景入手,介紹了《生物安全法》的框架和原則、核心內容;聯系我國生物安全現狀,詳細解讀了我國農業生物技術研發相關制度;結合新冠疫情明確了農業從業者的法律義務與風險。
據悉,秦天寶教授長期從事包括生物安全在內的生物多樣性法律問題研究,在該領域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較大的學術影響和較好的社會認可。《生物安全法》立法過程中,秦天寶就曾積極參與立法和相關條款的起草、論證等工作,所提交的多份研究報告被全國人大、有關部門與中國法學會所采納,獲得了這些部門的認可和肯定。《生物安全法》通過后,秦天寶教授積極參加各種貫徹實施活動,得到了各有關部門、單位的歡迎和好評,為宣傳、推進、保障《生物安全法》的實施,助力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了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