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消息,2021年4月8日、9日,由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條法司、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亞洲國際法律研究院和中央財經大學聯合主辦,中央財經大學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治理研究院、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承辦的2021年公私伙伴關系最佳實踐國際研討會在北京隆重召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次研討會以線上會議的形式進行。研討會的主題是“保障一帶一路倡議高質量發展:國際新標準與國家良好實踐”。在兩個半天的會期里,與會嘉賓圍繞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立法和PPP全生命周期的相關問題展開了深入而富有價值的對話交流,分享了PPP項目高質量發展的有益經驗。來自全球5大洲近60個國家和地區的350多名觀眾參加了本次會議。
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秘書長Anna Joubin Bret在致辭中指出,全球后疫情時代的PPP模式在彌補世界經濟缺口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這一模式通過風險分擔、利益分配等激勵機制,幫助各國將政府公共服務與自身已有的資源優勢相結合,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積極促進作用。她介紹了聯合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立法指南》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范立法條文》的特點與基本框架,并強調PPP項目發展要以聯合國制定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為指導原則,要完善PPP法律框架中項目制定、準備以及協議等多方面的內容。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將不斷加強國際政策的統一性、透明性,此次研討會的召開也能讓大家進一步理解聯合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立法指南》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范立法條文》。
中國商務部條法司副司長葉軍隨后致辭。葉軍表示,在中國,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已廣泛應用在交通運輸、能源水利、生態環境、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領域,PPP模式將政府公共服務與社會資源優勢相結合,在緩解政府資金壓力,提高公共產品的供給效率,穩增長、促改革、惠民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一帶一路”倡議也將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作為重要內容,中國將繼續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加強與聯合國貿法會等國際組織的交流,不斷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為國內外企業打造良好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為“一帶一路”建設發展提供更加充分的法律制度保障。
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史建平發表了歡迎辭。史建平代表中央財經大學向在世界不同時區、不同地點通過互聯網參加本次會議的各位代表致以問候,并向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商務部條法司、財政部PPP中心、亞洲國際法律研究院等機構和社會各界給予本次會議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史建平指出,全世界正在面臨的新冠疫情挑戰促使我們更加深入地思考“政府如何更有效地提供公共建設與公共服務”問題,中央財經大學一直為此貢獻綿薄之力,中央財經大學的教授們積極參與聯合國PPP立法工作,并為該法修訂做出了重要貢獻。史建平介紹了中央財經大學的基本情況,闡述了學校在財稅、金融、法學、會計、公共管理、項目管理等方面的學科優勢與PPP跨學科特點的高度契合性,肯定了中央財經大學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治理研究院在推進PPP工作中取得的成績。最后他預祝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中央財經大學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治理研究院院長曹富國教授主持了研討會開幕式。曹富國指出,聯合國長期致力于PPP法律改革且已確立新的國際標準。同時,包括中國、俄羅斯、越南、泰國在內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致力于PPP最佳實踐與法治化建設,并取得良好的成效。在這樣的背景下,來自各國的嘉賓匯聚在一起,研討以聯合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立法指南》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范立法條文》為基礎所形成的國際新標準和國家PPP最佳實踐,對高質量發展的PPP模式在新時代能夠惠及更多國家、地區和人民有著重要的意義。
隨后,與會嘉賓圍繞不同主題相繼展開了四個單元的研討。第一單元的主題是“聯合國國家貿易法委員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立法文件與中國良好實踐的重要價值”,由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亞太區中心主任Athita Komindr主持。
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首席法律官José Angelo Estrella Faria介紹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范立法條文》自2001年至今的演變過程以及新修訂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范立法條文》的亮點。他期待通過貿易法委員會制定的政府采購法律框架,能夠讓各國參考并實施高效的經濟活動。他還闡釋了以往PPP項目失敗的原因,強調遴選PPP方式時應全面評估項目運行的各方面因素。
中國財政部PPP中心主任焦小平在演講中表示,中國PPP改革的目標是建立一個規范、透明、高效的全國統一市場。中國PPP市場是開放的,歡迎其他經濟體和國際投資人參與分享我國改革發展機遇;中國企業也希望以聯合國貿法會PPP立法為機遇,積極參與全球PPP市場,提供更多高品質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焦小平指出,聯合國貿法會兩個PPP法律文件推廣應用非常重要。我們要通過多種方式加快全球PPP市場各經濟體能力建設,為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轉型發展增添新的活力和動力。
中央財經大學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治理研究院院長曹富國回顧了全球PPP的發展進程,總結了物有所值、可持續發展理念等新時代PPP制度的新特點。曹富國指出,中國PPP在發展模式上貫徹物有所值原則、在法律政策方面實行多層監管框架、在執行方面設立國家PPP項目庫進行統一質控的成功經驗可資其他國家借鑒。中國也將進一步推廣聯合國貿法會《示范立法條文》在中國的實踐,并結合貿法會的指導在更廣的區域分享相關經驗。
中央財經大學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治理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國際經濟咨詢公司政府事業部總經理周勤主持了會議第二單元,第二單元的主題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機遇與啟示及近期PPP項目發展的經驗”。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高級顧問、前法務總監Gerard Johannes Sanders圍繞聯合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立法指南》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范立法條文》以及亞投行對于“一帶一路”高標準PPP的認識展開演講。他指出,《立法指南》與《示范立法條文》的核心即高標準和最佳實踐,這也是亞投行的工作指南。亞投行將繼續支持PPP項目,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及其他國家地區致力于高標準、可持續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所有利益相關方的共贏。
首創環境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曹國憲介紹了首創環境控股有限公司在中國本土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豐富的PPP項目經驗和實踐思考。他分享了首創環境控股有限公司在中國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實施新技術、高標準的環境治理基礎設施建設PPP最佳實踐案例,詳細介紹了包括中國寧波市廚余垃圾處理PPP項目、新加坡廢料處理項目在內的多個PPP實踐項目。
北京城市鐵建軌道交通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汪子美總結了北京大興機場線PPP項目亮點、特色與經驗。她指出北京大興機場線PPP項目是北京第一個集土建與設備投資建設為一體的軌道交通PPP項目,項目通過PPP模式建設與運營,深挖政府和社會投資人的各方優勢,以技術進步帶動產業進步,在建設中采用了新型列車組、智能、人臉識別系統等多種新興技術,打造高水平城市軌道交通線路,高質量、高標準地完成了項目驗收。
金杜律師事務所合伙人Paul Starr分享了“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公私合作伙伴實踐中的五點經驗和問題:一是在共同出資時,對談判權的重視不夠,需要更多考慮PPP項目爭議解決的問題;二是對爭議解決條款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仲裁語言以及仲裁規則在合同中指定不明確;三是投標時對風險評估不足,意向書與諒解備忘錄未必在“一帶一路”國家具備約束力;四是對合同要求關注不夠,證據留存意識不足;五是仲裁具有文化不敏感性和差異性的特點。最后他指出,為了降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PPP項目的風險,需要更加關注更好的爭議解決途徑。
中國財政部PPP中心副主任楊劍敏主持了會議第三單元,第三單元的主題是“可持續PPP的規劃與準備和有效的合同授予:成功的關鍵因素。”
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首席法律官José Angelo Estrella Faria圍繞聯合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立法指南》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范立法條文》對于合同授予和合作伙伴的指導意義發表演講。他結合《指南》和《示范立法條文》的重點內容,介紹了評估項目和選擇項目的經驗與方法,同時他還指出項目相關各方還要遵循各個國家的規章制度,這些政策信息以及篩選過程都值得注意。
泰國財政部國有企業政策辦公室政策與規劃分析師Chavajate Soontornwit就“如何識別、評估、緩解以及分配PPP項目中政府和私營部門之間的風險”這一主題展開演講。他指出我們應當針對PPP項目建立整體的風險框架,并在框架內對每一種類型的項目進行恰當的風險評估。他還分享了針對泰國PPP的法律機制和風險管理框架,并介紹了泰國運營當中的PPP項目情況。
越南計劃與投資部Vu Quynh Le主要介紹了越南目前的PPP法律框架和PPP法律在交通、能源、水、灌溉(包括廢水處理)、醫療健康以及IT等領域的執行情況。他還分享了越南在PPP立法過程當中充分利用并借鑒聯合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范立法條文》和如何選擇私營資本合作的經驗及情況。
會議的第四單元由中央財經大學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治理研究院研究員張小平主持。這一單元的主題是:“PPP合同:確保各方主體的利益平衡”。
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法律官員Benjamin Herisset以“PPP合同和條件方面變更”為主題發表演講,他具體解釋了聯合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立法指南》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范立法條文》中有關于PPP合同的簽署、執行、實施、終止、延期、爭議解決等內容。他表示,聯合國貿易法委員希望通過《指南》與《示范法》的建議,能實現各個國家和地區PPP法律框架和合同的一致性。
大成律師事務所圣彼得堡辦公室顧問Vladimir Kilinkarov圍繞俄羅斯在PPP實踐中的立法經驗展開演講。他介紹了俄羅斯的PPP從實踐走向立法的具體實踐,分享了俄羅斯的PPP法律實踐取得的成就及經驗,并指出俄羅斯現階段PPP實踐存在缺乏專業人才、政府反應延遲等問題。他建議通過財政安排的方式進行費用補償,以鼓勵更多的私人投資進入公共基礎設施之中。
國浩律師事務所律師合伙人王衛東的演講聚焦于中國PPP法和合同之間的關系、PPP合同再談判兩個問題。他指出,中國PPP法律更多的是對PPP項目的范圍、PPP合同行為以及監管進行規范引導,而PPP合同則是具體規范合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系及合同具體實施。隨后他介紹了PPP合同再談判的原因和再談判的原則,并建議通過在合同中設置再談判機制、引入第三方機構、完善談判流程等措施完善中國PPP法律框架。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尹飛教授主持了研討會閉幕式。
亞洲國際法律研究院主席梁定邦在總結致辭中表示,通過來自公共政策和法律領域的專家兩天來對PPP模式和相關問題的探討可以看出:PPP模式是一種良好的資金使用模式;聯合國貿易法委員會的《指南》與《示范立法條文》確立了非常重要的國際標準;PPP項目中出現的核心公共政策問題都建立在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之上;人力資源特別是人才在法律、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商業等各個領域都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他指出PPP對于未來大灣區的發展至關重要。
中央財經大學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治理研究院院長曹富國在發表總結致辭時談到了三點觀察體會,一是可持續發展在PPP法中的價值重大,我們要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融入到包括PPP項目在內的各種基礎設施項目當中;二是聯合國PPP法不僅是現代PPP法形成重要標志,也是PPP法國際標準形成的重要標志,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三是聯合國立法和國家良好實踐的一個共同價值是更高質量的改革開放,無論是聯合國PPP立法,還是參會各位嘉賓代表的發言,都能看到致力于更高質量的改革和開放這一時代的最強音。最后他再次向各位嘉賓和參會觀眾表示感謝!
本次研討會將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作為知識中心、中國大陸作為全球最大的PPP實踐場所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與法律服務中心的優勢結合起來,促進了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立法指南》和《示范立法條文》以及PPP良好實踐的傳播與共享,也必將進一步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依法治理,深化對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內在邏輯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