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消息,2021年4月8日下午,該院組織開展“我是領學人”輔導員黨史學習教育系列活動第一場——品讀《毛澤東詩詞》中的黨史。法學院分團委書記、本科生輔導員張壬嬌老師領學,法學院團學聯本碩學生骨干參與,一同品讀紅色詩詞,解讀詩詞背后的故事。
會議開始,法學院分團委書記張壬嬌老師首先分享了毛澤東同志所作的《沁園春·長沙》。這首詞創作于1925年秋天,年輕的毛澤東在國民黨右派的排擠之下被迫返回湖南老家養病。在發動農民進行平糶谷米斗爭失敗、逃離韶山前往長沙后,毛澤東漫步于湘江之畔、回憶崢嶸歲月吟誦成了這首著名的詞作。張老師講到,毛澤東同志在當時即便只有32歲,也通過“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一句對中國革命的領導權問題提出了深刻的發問和思考,我們作為青年學生骨干也應當具備同樣的格局和眼界。毛澤東的詩詞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是中國革命戰爭的宏偉畫卷,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壯麗圖景。認真學習領會毛澤東詩詞如同在研讀以藝術形式再現的中共黨史,對青年學生有及其重要的意義。
法學院研究生會執行主席張哲就《沁園春·雪》發表了自己的感悟。他談到,這首磅礴大氣的詞作上片展現了祖國的壯麗山河,下片則抒發了毛澤東同志的偉大抱負。這首詞創作于1936年,當時毛澤東率領部隊經過艱苦長征勝利到達陜北,而也就在前一年,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成為黨史上的重要轉折點。長征是極其艱苦的,紅軍最終會師陜北,完成的是中國革命大本營奠基大西北的偉大戰略轉移。欣賞詩詞更要了解詩詞背后的歷史故事,作為青年學生骨干,我們需要認真學習黨史,不斷從中汲取奮斗力量。
法學院研究生會組織部負責人周瀟敬通過《水調歌頭·游泳》分享了自己對黨史學習的感悟。她講到,《水調歌頭·游泳》描繪了1956年中國積極進行建設的景象,表達了對中國人民建設祖國和改變山河的豪邁氣概,體現出對未來景象的展望。當前站在十四五的新起點上,青年學生骨干和黨員更要把個人發展同社會需求聯系起來,勇于實踐、勤于探索。
法學院分團委副書記李明達談到,張壬嬌老師在學習中引用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之‘鈣’”來勉勵我們學生骨干通過學習詩詞來體會毛澤東同志詩詞中所體現出的大無畏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圍繞著《念奴嬌·昆侖》,他向各位參會骨干分享了自己的體會。在這篇詩詞問世的年代,西方列強亡我之心不死,在國家積貧積弱的時候,毛主席以其偉大的戰略目光提出“你打你的原子彈,我打我的手榴彈,最后我一定戰勝你”。即使時過境遷,讀畢掩卷,這種偉大的戰略眼光和對國家民族前景的自信仍讓他的內心激蕩不已。他號召大家,步入新時代,青年學子需要時時補鈣,“放下包袱,開動機器”,堅信偉大的時代在召喚我們。
法學院學生會執行主席王姝淼從整體的角度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她談到,圍繞《毛澤東詩詞欣賞》一書展開的黨史學習活動,使自己對曾經熟悉的毛澤東詩詞篇目背后的歷史及其蘊含的深刻意義有了新的認識和更深的體會。正是因為有許許多多的“同學少年”在風華正茂只是選擇為黨和國家、人民付出一切,才有了今日中國繁榮富強的局面。由此,青年一代不僅需要努力提升思想覺悟、積極學習黨和國家的奮斗歷史,還要向前輩學習,用科學的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
本次黨史學習活動師生共同學習共產黨員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堅強黨性,進一步激發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張壬嬌老師要求本碩全體學生骨干繼續學習研讀黨史,在建黨一百周年即將到來之際,提高黨性修養和思想高度,在學生工作中腳踏實地、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