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消息,2021年3月29日晚,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全國法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聯合發起的習近平法治思想專題系列講座舉行了第十講。
第十講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院副院長,法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龑教授主講,題目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
張龑教授在講座中首先對習近平法治思想中“法治”一詞做出了解讀,指出其有別于西方各國的一般法治觀的特征在于其特別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具有以人民為中心、公平正義等政治內涵和實質內涵。習近平法治思想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特征,是經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成就證立的一種法治觀念,既是對中國建黨以來以及建國以來法治建設的歷史實踐的一種總結提煉,也是面向未來提出的一種新的指導思想。
張龑教授總結,習近平法治思想提出的十一個堅持,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角度上來看,可以劃分為三大塊——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理念、五項基本原則以及七項具體的法治體系建設。
張龑教授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首要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民為中心,人民作為社會的主體,涵蓋某一歷史時期社會中的絕大多數人,但更多的指的是底層老百姓。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就必須把國家建設成為一個法治國家,必須探究人民意志,必須秉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路線和工作方法。我們的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基本原則以及具體的制度建設,都要從這五重內涵里面進一步衍生演化。
張龑教授接下來概括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五個基本原則:一是堅持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政黨代表原則;二是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的實事求是原則;三是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原則;四是堅持科學民主與法治相統一的原則;五是堅持國內法治與涉外法治相協調的原則。
最后,張龑教授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內容分成七個具體的板塊進行解讀:一是憲法上或者叫根本法上的依憲執政法治體系;二是我們新增的黨規上的依規治黨的法治體系;三是科學民主合法的立法體系;四是行政法上的法治政府體系;五是法律監督上的國家監察法治體系;六是國防和軍隊的法治體系建設;七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核心的社會法治體系。
張龑教授的講授旁征博引、條理清晰,其中既有歷史溯源,又有全球視角。他對新時代背景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做的細致梳理與精要解讀,特別是關于五個原則和七個板塊的總結,對于明晰當前法學研究的新路徑與新方向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來自全國四百余所高校法學院系、全國各黨校系統和部分司法實務部門的法律工作者超過兩萬人次同時在線收看,講座取得了良好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