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東政法大學消息,近日,該校楊知文副研究員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法律適用視角下的指導性案例編撰方法研究”(項目批準號:16CFX005)順利通過結項鑒定,鑒定等級為“優秀”。
楊知文副研究員
自從司法改革提出建立案例指導制度以來,有關指導性案例的諸多議題一直得到法學理論界和法律實務界的熱切關注,案例指導制度的創建與運行鑄就了中國特色的司法案例運用制度。案例指導制度以指導性案例的選編、發布和參照適用為依托,力圖借助生效裁判案例的標準作用來促進法律適用的統一,體現了多重的制度設計新穎性。與司法改革和案例指導的發展相伴,就案例指導制度運轉中的有關問題進行原理層面的持續關注和探討,應該是我國法學理論研究中的一種趨向。
該項目研究成果認為,指導性案例是案例指導制度的實際載體和物質基礎,關注案例指導制度完全可以把指導性案例作為聚焦。應當看到,案例指導的有效運營與完善發展需要以具有持續性和系統性的指導性案例編撰活動為條件或依靠,如何把裁判案例編撰為具有特殊價值的指導性案例仍然是關涉案例指導制度當下開展和未來前景的關鍵問題。指導性案例的編撰理應要求有原理和方法上的強調與講究,從法律適用視角探討指導性案例編撰的法理和方法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
整體來看,該項目研究成果首先把指導性案例的編撰及其方法建立在對指導性案例“著成”特性的分析和解讀之上,從一般原理和方法論上討論了法律適用與指導性案例編撰的基本法理,為從法律適用視角發現和構建指導性案例編撰的方法奠定理論根基;然后,以對“同案同判”證成理據的探討為統領,把其中的司法原理和制度訴求作為價值關照或目標準則,為進一步探索指導性案例的編撰及其方法問題鋪墊道路;同時,以引入法律適用的方法論為依賴,從總體上闡明了指導性案例編撰的方法及相應規范要求。作為對相關原理的貫徹與應用,接下來細致地討論了指導性案例編撰中的法律方法具體運用情況,既從微觀操作的維度論述了指導性案例編撰的方法事宜,又從指導性案例內容構成(選取其中的要素)的維度論述了有關的編撰方法及發展措施。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對成果質量要求較高,結項審核較為嚴格,結項等級為優秀的項目數量極少。2021年3月驗收的484個年度項目、青年項目和西部項目中,僅39項獲得優秀等級,優秀率為8%。迄今為止,華東政法大學已有王遷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版權保護技術規制研究”(項目批準號:10CFX057)、李峰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當代西方宗教社會學理論的范式之爭及基于中國經驗的對話”(項目批準號:13CSH001)及王沛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新出金文、簡牘所見周秦法制變革研究”(項目批準號:16BFX018)獲得優秀等級結項。此次楊知文副研究員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獲得優秀等級結項,是項目組成員嚴謹治學、刻苦鉆研的成果,也是華東政法大學科研實力的集中體現。
近年來華東政法大學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結項保持較好水平,2019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結項總數42項,2020年為34項。今年1—3月,已有6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順利結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結項工作的順利開展,為項目的申報釋放出更多潛力,有利于立結項間形成良性循環。科研處將繼續落實項目過程管理,為老師們高質量完成項目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