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消息,根據大連海事大學與香港大學的合作協議,2021年1月28日至3月27日,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初北平、韓立新、朱作賢三位教授按計劃為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學生講授了總課時30小時的“中國航運法”課程。受疫情影響,本年度的授課任務采用線上方式、通過ZOOM會議直播模式進行。
得益于在過去的一年中大連海事大學組織開展的一系列線上教學技能培訓,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教師熟悉并掌握了各種線上、線下以及混合式教學模式所要求的平臺使用、教學資料共享、直播互動等教學手段。本年度的授課中,師生互動熱烈,學生們從海商法的修訂完善、海商法的司法適用、中英海商法的比較等不同角度,提出了許多值得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中國航運法”課程的授課時間為每年的春季學期,是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的一門學分課程,學員不僅包括香港大學法律學院的本科生、研究生,也包括許多香港航運實務界人士。自2014年正式開課起,每年約有30-40名港大學生注冊參加該課程的學習。該課程對于加強內地與香港的航運法律溝通,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加深香港學生對內地法律制度的學習了解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為“香港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學術合作計劃”的一部分,“中國航運法”課程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撥款成立的“海運及空運人才培訓基金(Maritime and Aviation Training Fund, MATF)”資助完成。此外,MATF基金還負責資助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的優秀本科畢業生前往香港大學攻讀普通法碩士學位,以及資助香港大學法學院師生前來大連海事大學參加暑期課程的學習和交流。自2008年兩校正式開展學術合作計劃至今,已有68名大連海事大學畢業生獲得MATF獎學金在香港大學完成了碩士項目的學習并實現了為香港航運業服務的承諾,超過400名來自香港大學以及香港其他高校的師生參加過大連海事大學舉辦的、以內地航運法律及實踐為主題的暑期培訓班。十余載春秋,兩校間的交流與合作見證了彼此的成長和航運業的發展,參與交流與合作的師生和學子已經逐漸成為兩地航運法律與實務領域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