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消息,該院孔祥俊教授接受《民主與法制時報》記者專訪,就培養新時期涉外法治人才發表看法。他指出,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美貿易戰、新冠肺炎疫情、新技術和新產業革命的加速、逆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劇。在此背景下,中國法學教育急需解決的一個突出問題是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無論是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還是為了應對中美貿易戰、南海海洋爭端、跨國訴訟所面臨的復雜法律問題,我們都需要盡快培養一批通曉國際規則、精通國際談判、具備跨文化交流和溝通能力的高素質涉外法治人才,為我國參與全球治理和國際競爭提供強大人才支撐。
文章如下:
儲國家棟梁之材
——訪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院長孔祥俊
《民主與法制時報》記者 陳和秋
從培養“楨干大才”到國際化辦學
20世紀初,中國正值內憂外患、戰火紛飛,彼時,西學東漸,不斷沖擊我國傳統文化和制度。為了適應時代變化、培養“中西貫通”的法政人才,南洋公學開辦特班。南洋公學代總理張元濟所訂《擬設南洋公學特班章程》第一條明確點明開設特班的目的:“待成材之彥之有志西學”,即盡快培養出有志西學的“楨干大才”。
在南洋公學“中西貫通”教育模式影響下,2002年,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成立時,即確立了國際化辦學方略。2007年7月31日,廖凱原基金會與上海交通大學簽訂捐贈協議。2008年9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冠名為“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以銘志廖凱原基金會的義舉。
孔祥俊認為,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美貿易戰、新冠肺炎疫情、新技術和新產業革命的加速、逆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劇。在此背景下,中國法學教育急需解決的一個突出問題是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無論是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還是為了應對中美貿易戰、南海海洋爭端、跨國訴訟所面臨的復雜法律問題,我們都需要盡快培養一批通曉國際規則、精通國際談判、具備跨文化交流和溝通能力的高素質涉外法治人才,為我國參與全球治理和國際競爭提供強大人才支撐。”孔祥俊說。
為此,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將國際法學科作為學院重點發展學科,成立了國際法研究所,深入研究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金融法、世貿組織法律制度、海事海商法等,并推行“雙語教學”,開設了《國際經濟法專題研究》《國際投資法》《國際貿易法》《國際稅法》等雙語課程,并不斷提升學生英語水平。
據介紹,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師資隊伍保持著高度國際化,該院83%的教師具有海外學習或工作經歷。該院還聘請了全球著名的貝克·麥堅時律所亞太區主席徐景德為實務教授,開設了《國際商事法律實踐》《國際稅法實務研究》等前沿實務課程。
依托這一國際化人才隊伍,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在國家治理與法治、科技創新與競爭法治、風險社會與全球治理等領域取得一批高質量成果。其中,該院教授季衛東的《法與社會》課程被打造為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此外,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不斷加強與世界一流大學法學院的實質性合作,如同美國斯坦福大學法學院簽訂合作協議,資助學生赴斯坦福大學攻讀LLM(法學碩士)學位。
同時,該院在世界銀行等機構建立海外實習基地,以參與全球法律治理為導向,為在校生深入“一帶一路”“走進非洲”社會實踐搭建平臺,為向世界銀行、聯合國等世界性組織輸送中國法治人才創造條件。
改革不止 圖強不息
作為近代中國西學教育的引領者,南洋公學具有強烈的改革創新精神,特班的設立與其時清政府改革人才選拔制度,重新開設經濟特科有著密切聯系,是有別于當時南洋公學常規教學系統、應時跟進的一項教育改革舉措,目的在于“應經濟特科之選,以儲國家棟梁之材”。
這種變革圖強的精神一直延續到今天。2010年,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推出“三三制”法科特班,以“三年本科+三年碩士研究生”本碩貫通培養的方式,避免法學專業本科生第四年粗放式實習等浪費時間,并采取小班上課、對話式教學等舉措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項改革在推行之初也曾引發許多人的擔憂。不過,法科特班正式開設后,成效很快凸顯,不但得到了有關部門的認可,還被證明是法學教育改革的一次有益嘗試。
在孔祥俊看來,學生在校學習的主要任務是“強基固本”,既要重視法理學、法哲學、法律史、法律思想史、憲法和基本部門法的學習,還要鍛煉和學習法律思維與法律方法。該院法科特班對主要專業課程采取專題研究、比較分析、逐步深化法律思維等教學方式,進行對話式教育、判例研究、分組攻讀切磋等,這有助于為學生下一步深入學習打好基礎。
孔祥俊表示,如果將學生在校學習的主要內容看作靜態法,即體系化的法律原則和法律規則、真實的法律文本、準確的理解和解釋等,那么學生畢業后步入法律實踐面對的就是動態法,有時不具有唯一正確答案。靜態法是基礎,動態法是升華。正如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大門上刻著的一句話:“法律是鮮活的生命,而非僵化的規則。”在筑牢靜態法基礎的同時,有計劃、有步驟開展動態法訓練同樣必不可少。
孔祥俊介紹,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法科特班是國內較早嘗試校內校外雙導師制的法學教育點之一,即除院內教師擔任導師外,還挑選一定數量的實務部門專家擔任導師,并成建制地安排學生進入法院、檢察院、律所進行為期半年的“一對一”指導專業實習。近年來,該院法科特班改革后,還推出了“法學+經濟學”雙學位班,依托學校經管學科優勢,培養交叉復合型法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