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如何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高校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廣東財經大學法學院以夯實馬克思主義教育為基礎,不斷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謀劃推動學院發展工作,鑄魂育人、強基固本、守正創新、正本清源;加強頂層設計、完善體制機制、提升干部素質、構建新生態、筑牢馬克思主義教育工作“生命線”,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馬克思主義教育的創新源于對教育模式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革新,廣東財經大學法學院秉承“厚德勵學、篤行拓新”的校訓,依托雄厚的師資力量、國家和省級教學與科研平臺及創新的教學理念,通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加強馬克思主義教育與中心任務融合、增強馬克思主義教學實踐等方式,創新開展主題型高校馬克思主義教育,經過不斷嘗試,逐漸探索出一條主題型教育之路。
以筑牢馬克思主義教育根基為主題,創新思想教育
近年來,廣東財經大學法學院不斷創新,筑牢思政教育之基,逐步走出一條主題型高校馬克思主義教育道路。通過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線上線下講授黨課,不斷提高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教育的理解和認識,增強學生的歷史融入感,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廣東財經大學法學院尤其重視思政隊伍建設,積極聯系國內多所知名高校開展經驗學習交流;組織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專題培訓班學習,如遵義干部學院、井岡山紅色文化教育學院等;積極推進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要求全體思政隊伍指導學生積極參加廣東省每年舉辦的“勵志、修身、博學、報國”主題教育系列活動,深入開展學校黨委學工部“五早一晚”養成教育、校團委“青馬工程”學生干部培訓、學院“育苗考研計劃”等,經過多年積累和扎實推進各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良好的院風和學風已經為學院主題型馬克思主義教育筑牢思想根基。
以馬克思主義教育和中心任務融合為主題,互融互促
找準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發力點和著力點,在改進中加強,在創新中提升,不斷落準落實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建設,是廣東財經大學法學院融合馬克思主義教育和專業中心任務,并促進其互融互促的抓手。加強思政課程建設,以課內與課外、教學與科研、網上與網下“三個融合”為抓手,大力推動思政理論課改革創新。明確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任務、進度和職責分工,立項建設思政示范專業、思政示范課程、特色課堂,涵蓋專業、課程、課堂三個層面的示范體系逐漸構建起來。近年來,學院各基層黨組織積極與地方金融、企業等部門共建合作,利用自身專業優勢,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一是搭建校內外、境內外組織機構協同育人平臺。通過搭建協同育人平臺、成立研究機構(團隊)、邀請業界專家指導等方式,促進教學融合,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如廣東財經大學法學院近年來與澳大利亞西澳大學、德國歐福大學以及臺灣東吳大學等高校建設人才學習交流機制。二是創新校企黨建模式。與企業黨組織共建研究平臺和溝通交流平臺,推動雙方人才培養;豐富校企合作背景下黨組織建設協同發展工作模式。
以增強馬克思主義教學實踐為主題,創新課堂教學
廣東財經大學法學院在以構建實踐教學為主題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過程中,突破以往只重視課堂教育、忽略社會實踐教育的慣性,堅持課程創新,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活動。例如:學生黨支部帶領團委、學生會開展普法活動、宣傳志愿服務、申報暑期社會實踐等,結對共建“黨課主題日”活動,將思政學習與法律學習相融合。開展課程思政,將馬克思主義思想融入法學相關教學中,并在微信公眾號開設法學課堂專欄,達到線上線下學習的良好效果,持續開展“青馬工程”“與信仰對話”“每月一主題”教育活動,不斷滿足學生內在精神成長需求。以“五早一晚”為牽引,大力開展學風建設,不斷在學生中形成自覺早睡、早起、早餐、早練、早讀的良好習慣。把學生意識形態工作和政治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定期收集信息、分析研判,及時準確掌握苗頭性事件,杜絕政治安全隱患。建構“三三五”精準資助體系模式,切實解決學生實際困難。形成具有特色的“潤心育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方案”,健全就業指導及幫扶體系,促進學生充分就業,使馬克思主義思想不斷深入人心。
以馬克思主義思想平臺建設為主題,創新人才培養
信息化手段突破了地域上的限制,交互式遠程教育有了長足發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傳播途徑更加廣泛,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信息化成本的降低,使校內外的思想政治教育產生有機聯系,形成全員開放的教育空間。學院積極通過“微信、Bilibili、抖音、易班”等平臺,探索新時代大學生喜歡的教育形式,大力開展網絡思政。運用虛擬思政教育平臺,開辟馬克思主義教育的新路徑和新領域,不斷滿足學生內在精神成長需求。如依托“易班”平臺,解決學生校園日常思想、學習和生活的問題與困惑;依托微信公眾號創建抗疫系列欄目,達到閱讀量2065人次/日的效果。開辟學生網絡思政新陣地是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能夠很好地創新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