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8日上午,著名法學家、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必新教授做客岳麓法學名家講壇,在湖南大學法學院模擬法庭帶來了題為“國家治理現代化若干問題”的精彩學術講座。講座由湖南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蔣海松副教授主持,湖南大學法學院師生和諸多校外人士踴躍參加了講座。
(江必新教授開講)
江必新教授系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任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曾擔任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江必新教授在《中國社會科學》《求是》《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200余篇,出版著作多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等多項課題,曾于1999年被評為“全國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學家”、2009年被評為“當代中國法學名家”,2015年獲中國行政法學“杰出貢獻獎”、2016年獲第二屆“金平法學成就獎”,是貫通理論與實踐、用學術智識推動法治進步的學者典范。
(講座進行中)
在“國家治理現代化”這一宏大問題中,江教授具體選取了“提升國家治理效能”這一主題進行講座。他首先闡述了這一問題的重大意義。他指出,治理現代化是建成法治國家的落腳點,這也是黨中央高度關注的重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提升國家治理效能,十四五規劃也明確提出要實現治理現代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沒有治理效能,這一切就難以落實。
隨后,江教授系統概括了提升治理效能的十一個基本要素,即“明確治理目標、端正治理理念、構建治理格局、選擇治理方式、優化治理工具、形成治理制度、制定治理規范、凝聚治理力量、提升治理能力、改善治理環境和優化治理評價”。他圍繞著這十一個基本要素逐一進行具體論述,指出關鍵問題是國家治理體系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程序化,法治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礎、核心內容與保障。
(同學們專心致志聽講)
在提問環節,湖南大學法學院郭哲副教授就治理學與管理學的區別、法學院肖艷輝副教授就“治理過程中存在的交易成本等”問題與江教授展開交流。同學們也踴躍進行了提問,江老師做了精彩回答。
(郭哲副教授等師生與主講嘉賓互動)
最后,主持人蔣海松副院長對講座進行了總結。他衷心感謝江老師在百忙之中再次蒞臨學院進行指導。他認為,江老師的講座既高屋建瓴,為推進治理體系現代化進行了全盤性的思考,又實事求是,對如何提高治理效能進行了具有實操性的探索,體現了法學家的理性和法治實踐者的擔當。蔣老師引用江必新教授《幽蘭賦》中的名句“惠風和暢,正氣恢弘;君子如云,環宇大同”作結,他認為這象征了君子幽蘭般的德性圓滿,也可寓意科學治理帶來的社會和諧有序理想狀態,希望同學們以江老師為榜樣,為推進國家法治建設做出卓越貢獻。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蔣海松副院長主持講座)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