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完課你去哪?我們去外面逛街吧!”“不去了,我還得去圖書館學習呢,我們學院實施教考分離,以后都不會再劃考前重點了,平時點點積累才是王道。學渣,你也醒醒吧!”新學期伊始,別人還在計劃返校娛樂活動,而江西理工大學法學192班吳夢佳來到圖書館開啟了學習之旅。
近日,為貫徹落實《江西省教育廳關于全面振興本科教育的實施意見》,推進教學模式改革深化,江西理工大學法學院掀起一場“教考分離”模式改革熱潮。所謂“教考分離”,通俗來講就是負責教學的老師和考試出題的老師不是同一撥人,各自分工負責。任課老師除了制定課程大綱和組織日常教學外,不參與所任課程的期末考試相關工作。
法學院推行“教考分離”模式,旨在取得三點工作成效:一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進,力求最佳的教學效果,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穩步提升,滿足高水平人才培養的需求;二是考試更加科學、規范,有效防止了考試“放水”現象,從而保證了檢驗學習效果的真實性,構建科學有效、公平公正的課程考核及評價體系;三是督促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努力、扎實掌握教學內容,要求學生更加注重平時學習,從而避免“為考而考”、“高分低能”現象。
據了解,該院為推進“教考分離”模式改革,制定了一系列的舉措:一是依據教學任務和課程實際,確定實行“教考分離”模式的課程。目前,學院就法學專業情況對刑法總則、刑事訴訟法、合同法等多門課程實行了“教考分離”“平行班教學“模式。二是由法律系教研室研究決定課程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學院法律系教師經學習有關教學文件,在學校、學院教學目標基礎上,對各課程的教學計劃進行優化調整,從而制定大綱,并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組織教學。三是邀請校外專家負責試卷的編制、批閱和歸檔。命題小組通過緊扣各課程制定的課程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以覆蓋大綱主要內容為基本要求進行命題,實現“教”與“考”的全面分離。
“教考分離的情況下,老師將強化教學研討,改變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學觀念,增強課程學習的趣味性,精準把握課程知識點,把學生心目中的‘水課’變成有知識內容的‘金課’,做到教學相長,從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法學院院長助理張奇老師說,“教考分離”讓教師從“考”中脫離,能夠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教學過程中,對于學院師生都能夠起到良好的督促作用,教師更加注重教學方式的改進,能夠更全面、系統地組織教學,學生則會更多地關注課堂上的教學內容,重視平時課程知識的積累。
“教考分離”模式的實施,不僅給老師帶來了改變,也給同學們的學習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法學192班余駿鵬談及教學模式實行的感受時說道,“這個過程雖然對我們學生來說有點殘酷,但有壓力才會有動力。我最近發現同學們下課紛紛往圖書館跑,學習自覺性明顯提高。不僅上課遲到現象少了,而且課堂師生互動也豐富了!
江西理工大學法學院在繼續深入推進“教考分離”模式改革的同時,還推出配套的“平行班教學”模式,即兩名或多名教師分設不同班級對同一門課程進行教學,學生可以根據個人需求及實際情況選擇任一或多名教師的課程,以適應不同教師的教學風格,鞏固自身所學的課程知識,這也是教學改革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