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聰碧校友 個人簡介
孫聰碧,上海財經大學2008級在職法碩溫州班校友,溫州市鹿城區人民法院東郊人民法庭庭長,一級法官,2021年1月被評為全國法院優秀法官。
參加法院工作17年多,先后三十余次獲得各項獎勵,其中2010年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2014年被評為溫州市法院辦案標兵,2015年榮立個人二等功一次,2020年1月被評為全國法院先進個人,先后在各級刊物上發表調研論文十余篇,多篇論文獲獎。
校友訪談
受訪者:孫聰碧
訪談者:余怡然
1
余怡然(以下簡稱余):您是08級的在職法碩,請問您是如何兼顧工作和學習的?
孫聰碧(以下簡稱孫):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職場人需要重視工作,但更需要重視學習和充電。特別是法律從業者,更是如此。通過學習,一方面有利于自己工作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能夠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使得自己的職業生涯更加優化和更為貼合實際發展需要。當你真正意識到學習是工作的需要的時候,你就會樂于學習,并且愿意為之付出。在職法碩學習,對我的幫助是很大的。同時在學習過程中,我得到了上財及我的單位、家人的大力支持,他們為我創造了許許多多有利的條件,使我能夠在工作、生活之余,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學習中去,這些都是我能夠堅持學習、兼顧工學的動力源泉。非常感謝他們!
2
余:您覺得上財尤其是法學院這些年有沒有變化?
孫:盡管法碩畢業后,很少到學校去,無法直接感受學校的變化,但是,我會通過互聯網等多種途徑,或者是通過法碩班師生,去了解上財特別是法學院的信息。上財法學院最近幾年發展非常迅猛,2012年以來,法學專業入選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等,并獲批最高人民法院自貿區司法研究基地等,特別是被增列為法學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后,法學院的發展更加日新月異,吸引了一大批全國優秀的學生報考,帶動法律碩士報考人數和分數線上漲,這些變化都讓我欣喜不已,我為我是上財學子感到自豪和驕傲。
3
余:請問您當初做法官的初衷是什么?
孫:記得第一次上法理學課,老師問我們,為什么要學法律。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答案。我說,我要學法、知法、懂法,然后以我所學,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而奮斗。當時的我們其實根本不懂得什么是法律,只是很樸素的作出回答。現在回想起來,這何嘗不是我選擇法官職業的初衷呢!
4
余:在數年法官經歷中,有沒有什么難忘的故事?
孫:很多啊!可以說是嘗盡了當法官的酸甜苦辣。我就講一個近年來經辦的案件吧。2018年8月,我院受理了農業銀行溫州分行分別訴三家企業的合同糾紛案件,案情非常復雜,一些年輕法官對于合同性質吃不準,有畏難情緒,于是我接了這三個案件。得益于多年的金融審判工作積攢的經驗,再加上期間我讀的一些金融方面的書籍獲取的相關知識,我發現這三個案件實際上是金融衍生品種交易糾紛。根據這一判斷,我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和研究,并依法作出裁決,最終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該案成為了溫州地區首例金融衍生品種交易糾紛案例,我的判決書獲得了2020年度全市法院優秀裁判文書三等獎,我撰寫的案例分析小論文在《溫州審判》發表。盡管獎項和刊物級別不高,但能夠將工作經驗轉化成理論成果,這是非常令人感到高興的事情。
5
余:請您談談對“司法審判:道是無情卻有情”這句話的理解和感悟?
孫:討論這個話題,我覺得首先應當從這個“情”字入手。司法審判中的“情”,不是一種個體與個體之間的私人情感,更不是一種低俗化的“情面”。我認為可以理解為是一種“人之常情”。梁治平教授說:“法意與人情,應當兩不相礙。”在冰冷的法律條文前面,司法審判如何做到“有情”?這就需要法官深入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司法理念,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比如,在刑事訴訟中,量刑階段就須考慮“人情”關懷,不同的犯罪動機要作出不同的處理,被害人有過錯要在量刑中體現出來,這些都是符合人之常情的,也是符合樸素的正義觀念的。又比如,案件證據采信、事實認定須符合常情、情理;涉及身份關系的訴訟必須考慮感情因素等等。盡管擺在我們面前的法律條文是“無情”的,但法官會帶著對法律最虔誠的信仰,用法用理用情,在每一個具體案件的定分止爭中,讓人民群眾真正感受到司法審判的“有情”。
6
余:恭喜您被評為“全國法院優秀法官”,您認為當代法律人應該具備哪些優秀品質?
孫:謝謝!時代在變遷,但我覺得法律人的基本品質還是一脈相承的。我認為,一是要有深厚的法學理論功底。這是法律人做好法律工作的基本條件。二是要有豐富的法律實踐經驗。因為法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僅有基本的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它更需要的是實務操作、辦案經驗和社會閱歷。三是要有嚴謹的法律思維。這是法律人區別于其他職業群體的獨特品質。四是要有公正嚴明的法律道德操守。法律人必須具有正義的品德、公平的心態、嚴明的操守,沒有這樣的道德基礎,法律就會成為不良利益主體為惡的工具。五是要有以人為本的法律人文關懷。要在冰冷的法條中,融入法律人的溫情,努力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利與利益。以上觀點不一定很準確,供大家參考。
7
余:對在校的學弟學妹,您有什么想要囑咐的嗎?
孫:癡長幾歲,談不上囑咐。談一點個人的感悟吧。進入大學,依舊需要努力。多讀書,不論是本專業的,還是其他專業的,都要學一些。雖然不是每本書讀了都有用,但是,因為你不知道究竟哪本書以后會有用,所以必須拋棄那些過于功利的想法。特別是上財法學院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除了能夠修讀法律專業課程,還能夠充分利用上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優勢資源,拓展學生的知識空間。工作后,你會感謝曾經努力讀書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