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批開展知識產權高等教育和專業研究的院校之一、率先獲得當時全國唯一的科技法學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率先探索建立以德語作為第一外國語的法學專業本科班……長期以來,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緊扣時代脈搏,堅持法學學科與該校理、工、醫、管等優勢學科深度融合,形成了科技與知識產權法、衛生法學、生命科技倫理與法律、人工智能法治、網絡安全法治、金融創新與法治等新興交叉學科研究方向與特色。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院長汪習根接受民主與法制社記者專訪時,暢談了該院的發展理念、經驗以及未來規劃等。
開展法律與高科技相關學科的交叉研究
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現設有法律學系和科技法與知識產權系,有21個科研平臺(研究中心、研究院所,含2個國家級、6個省部級研究基地)。其中,科技法與知識產權法學學科建設在該院開展較早,也卓有成效。
據汪習根介紹,1988年,在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和原中國專利局的推動下,華中科技大學的前身華中工學院就創辦了知識產權專業第二學士學位班,成為全國首批開展知識產權高等教育和專業研究的院校之一,培養了我國最早一批知識產權高級人才。1996年,該校獲得了當時全國唯一的科技法學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
汪習根說,“科技法學”研究主要涉及科技規劃與組織管理、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科技產權尤其是知識產權保護、科技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權利義務關系。重點領域主要包括智能制造與工程法學、醫事法學、生命科技倫理與法律規制、新能源安全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與法律等,尤其是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遺傳工程、空間與海洋、環境資源工程等前沿領域的法律問題。
“經過30多年時間發展,依托華中科技大學強大的理、工、醫科背景,我們尤其擅長法律與高科技相關學科的交叉研究。目前,我們在3D打印技術、清潔能源、網絡版權、公共政策與知識產權等交叉學科研究上已取得了豐碩成果。”汪習根說。
目前,該院的科技法研究所是中國科學技術法學會常務副會長單位、全國高校科技法研究會會長與秘書長單位、湖北省科學技術法學會會長與秘書長單位,是國家知識產權局“全國專利保護重點聯系基地”、最高人民法院“全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理論研究基地”。
此外,該院教師還承擔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戰略研究第18專題《科技發展法制和政策研究》項目,參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綠色知識產權戰略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3D打印產業發展與知識產權制度變革研究”及重點項目“面向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的國家知識產權政策體系研究”等。同時,該院教師還長期參與國家和一些地區的重大立法工作。
聚焦大數據、人工智能在法學領域的應用
近年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快速發展,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十分重視這些高新技術在法學領域的實踐和應用。為迎接信息時代的挑戰,該院2019年與清華大學法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東南大學法學院、四川大學法學院、西南政法大學人工智能法學院共同發起成立中國計算法學發展聯盟,積極推進人工智能法學學科建設與學術研究。
2020年,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還與該校人工智能與自動化學院、信息中心、計算機學院以及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合作,設立了湖北司法大數據研究中心,建設司法大數據庫、“線上+線下”審判實踐基地、實驗中心,開發虛擬仿真法學課程。
“作為中國計算法學發展聯盟發起單位之一和湖北司法大數據研究基地所在單位,我院創設了人工智能法律碩士研究生專業方向,并擬設法學與人工智能本科雙學位班,打造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時代復合型應用型計算法學人才培養高端教育平臺。”
此外,該院還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創新與競爭研究所、美國加州大學黑斯廷斯法學院等國內外知識產權機構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教師和學生對外開展常態化交流,已有多名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拿到留學基金資助,赴海外攻讀博士學位。
積極推動學科融合發展
汪習根表示,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還特別重視搭建跨學科高端研究平臺,以促進法學學科跨越式發展。2019年,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負責牽頭組織申報國家級文科重點研究基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并于2020年2月成功入選。
“該基地以法理研究為主,集中研究和闡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理基礎、法律價值、法治體系建設和立法執法司法實踐問題。”汪習根說,目前,該基地專家學者已圍繞相關議題深入開展研究,出版著作、發表論文等,并從學科交叉融合、學位點設置、人才培養、隊伍建設等方面,強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法學學科的全面、深度融合,特別是實現了法學二級學科之間及其與人文社會科學有關學科的交叉融合,在學科創新上,設置了相關專業碩博研究方向,組織專家開設相關專業前沿研究課程。
汪習根表示,在“十四五”期間,該學院將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以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為載體,全面促進各學科協調均衡發展,深入推動學科融合發展,實現法理、法工、法醫、法文跨學科交叉發展,創設以人工智能與計算法學、人權法學等為主的專業方向,提升法學教育智能化、現代化、國際化水平,重點建設好一批高端實踐基地,并圍繞國家重大戰略,積極提供高質量立法執法司法等方面咨詢服務,致力解決法治中國建設中的重大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