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西安交大召開2020年人文社科科研工作會議,校黨委書記盧建軍出席會議并講話。各人文社科單位領導和相關職能部處負責人、受表彰人員、重點研究基地負責人、創新港人文社科研究院各研究所負責人、國家級重大項目負責人、學術骨干、青年教師代表等150余人通過主會場和11個網絡分會場參加會議。會議全面總結了2020年人文社科科研工作,部署了2021年重點工作,表彰了“十三五”人文社科科研工作先進單位及個人。
知識產權研究中心被授予“基地(智庫)先進團隊” ,馬治國教授被授予“基地(智庫)先進負責人”及“重大科研項目先進個人”稱號。
1985年,為了服務法治建設的需要,西安交通大學開全國理工院校之先,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的前身“西安交通大學技術經濟法律研究中心”應運而生。旨在發揮交大獨有的技術優勢,探討技術、經濟與法律三者之間的關系,培養復合型、交叉型的人才,并開始招收經濟法學碩士研究生,是全國最早的經濟法學碩士點之一。
2004年知識產權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并被列為陜西省首批高等院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多年來緊密圍繞國家、省、市重大戰略需求,充分發揮戰略研究、政策建言、輿論引導等公共功能,打造一流科研團隊,立足“一帶一路”開展學術交流,致力知識產權高端人才培養努力,建設專業化高端智庫,已經成長為陜西省知識產權教學、科研、實踐、人才培養的重要綜合性平臺。2018年知識產權研究院正式成立,致力于進一步加強校內外資源整合,開展高水平科學研究和高層次、復合型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更好地服務于國家重大需求和國民經濟主戰場。
近年來不僅承擔了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國家社科一般項目、863重大專項、國家軟科學項目、博士點基金、教育部項目、省社科項目、省軟科學項目、人大委托立法項目以及各類橫向課題百余項,還培養了碩博士研究生600余名,他們在各行各業傳承著我校高素質、復合型法學人才培養精神,發揮著重要作用。
同時,秉承國際化發展戰略,積極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的宏偉浪潮之中,開展相關知識產權戰略研究,與美國、英國、德國、印度、哈薩克斯坦等國的學術機構、大學及實體保持密切聯系。通過持續性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不斷澄清知識產權領域的一系列理論問題,指導知識產權立法、司法和行政執法實踐,并促進我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和理論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合力筑建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戰略實施機制,已產生廣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