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校友們、朋友們:
2020年是全民團結抗疫、共迎挑戰的特殊之年。武漢大學法學院全體師生共同見證了武漢這座英雄城市的涅槃重生。“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在這座與武漢城市同名的大學里,在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踐的偉大征程上,法學院不斷勵精圖治,創新求強。
在這辭舊迎新的美好時刻,我謹代表法學院向全體師生、海內外校友、離退休老同志致以誠摯的問候!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和幫助法學院建設與發展的社會各界朋友表達最衷心的感謝!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和十四五規劃的編制之年。一年以來,廣大師生員工風雨兼程,薪火相傳,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科學研究與創新、社會服務、國際交流合作、創新學科領域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推動著武大法學學科的一流建設、特色建設和高質量發展。
2020年,奮發圖強,學科建設邁步前行。法學學科排名在QS排名中名列世界前100,在上海軟科排名中穩居中國大陸前三。國際法學科和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科再上臺階,全球影響進一步擴大,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學科繼續保持領先,民商法學、經濟法學等各二級學科發展態勢喜人,網絡法學、公共衛生與健康法學、邊界海洋法、黨內法規等新興交叉學科迅猛發展。
2020年,攻堅克難,學術研究再創輝煌。在教育部公布的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評選結果中,3項成果獲一等獎,四項獲二等獎,一等獎獲獎數位列全國法學院校第一,總數居全國第二;在第十二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選中,我院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在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申報中,我院立項4項重大項目,5項重點項目;全年發表170多篇學術論文,三大刊共發表3篇,法學類期刊86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全文轉載3篇,16篇在海外或境外高水平雜志發表。科研經費保持高水平運行,年度到賬近2000萬元。
2020年,引育結合,人才匯聚效應彰顯。本年度,4名海內外青年才俊加盟法學院;何榮功教授、Marjan Peters教授、湯諍教授成功入選2019年度國字號人才計劃;陳海嵩教授獲評楚天學者特聘教授;秦天寶、冉克平教授被遴選聘任為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杰出青年學者和優秀青年學者;秦天寶教授入選第九屆“全國杰出青年法學家”;祝捷、羅國強、羅昆等3位教授榮獲“第六屆湖北省優秀中青年法學工作者”稱號。
2020年,穩步推進,平臺建設成效顯著。最高人民法院與學校合作共建的“國際法治人才培養基地”落地法學院;國際法治研究院于11月份成立;學校與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共建的湖北制度性開放法治保障創新基地于12月份落成;環境法所主辦的刊物《環境法評論》正式成為“中國期刊網(CNKI)”全文收錄和來源期刊。
2020年,強基固本,人才培養成績斐然。全院教師積極投身教學改革,7位老師獲武漢大學2020年教學研究立項,是近年來申報人數最多、獲得立項最多的一次;優質的人才培養質量,吸引更多優秀學子來武大求學:本年度錄取優秀推免生167人,占我院碩士生招生計劃61%,其中來自北大的有19人,招錄優質生源人數是校內各培養單位中最多的學院;我院學子斬獲第五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一項,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賽銀獎一項。我院1人當選武漢大學第十四屆研究生“十大學術之星”,1人榮獲武漢大學研究生學術創新獎特等獎,是社會科學學部唯一獲獎者。武漢大學在人文社科領域開設的第一個全英文博士生項目暨環境法研究所全英文博士生項目的兩位2017級博士生,順利畢業獲博士學位。
2020年,勇于擔當,回應重大法治需求。6月7日起,學院成功舉辦由王利明教授等國內知名法學專家擔綱的為期兩個月的民法典大講壇系列講座,線上線下累計觀眾達到5萬人次。截止12月底,學院教師在全國開展民法典宣講活動230次,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廣和普及民法典知識做出了重要貢獻。11月份,學院主辦“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與新時代法學期刊創新發展研討會”,國內法學期刊的主要負責人齊聚珞珈,引起學界高度關注。湖北制度性開放法治保障創新基地的建設,必將有力助推法治強省戰略的實施。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國際法所充分發揮國家高端智庫的功能,圍繞中美經貿協定等主題開展研究,相關調研報告得到了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
2020年,桃李相報,學院校友心手相連。在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學院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關心法學院的校友和校友之友的愛心捐贈,為我院師生打贏疫情狙擊戰提供了強力支持和精神動力。成立于2019年底的武大珞珈法學發展基金,截止今年12月份,共到賬1050萬元,極大的鼓舞了士氣,為我院一流學科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0年,同舟共濟,齊心協力抗擊疫情。全院教職工在院黨委領導下,在疫情期間,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積極建言獻策,提出多項有建設性的對策建議,推動依法防疫,助力國家抗擊疫情的法治防線建設;學校“抗擊新冠疫情”人文社會科學應急研究專項,我院共有肖永平、秦前紅等9位老師獲得立項;國際法高端智庫科研團隊圍繞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國際法律風險等主題展開前瞻性和對策性研究,多次獲中央領導批示;秦前紅、莫洪憲等教授的建議報告被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湖北省及武漢市政府等有關機構采納;祝捷教授深入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開展調研,勇為抗疫戰場的堅定逆行者;肖永平教授獲評“珞珈抗疫十大科研攻關人物”。
不忘初心再出發,揚帆起航再馳騁。在即將開啟的2021年,我們將迎來建黨100周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武漢大學法學院將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導下,以“立德樹人、家國情懷”的理念培養有責任、敢擔當、高素質的中國法治建設領軍人物和涉外法治人才,服務新時代法治社會建設需求,為探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法治路徑貢獻武大力量,發出武大聲音。
衷心祝愿老師們、同學們、朋友們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萬事如意!祝愿法學院明天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