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法學一流學科高質量論文培育研討會在金谷國際酒店二樓金谷廳圓滿舉行。
《法學家》高圣平老師、《法制與社會發展》侯學賓老師、《現代法學》段文波老師、《中外法學》楊明老師、《法律科學》馬治選老師與《法商研究》何艷老師等來自全國各大法學核心期刊的編輯參與本次研討會。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院長徐滌宇教授,校人才辦主任兼人事部副部長陳柏峰教授,法學院副院長江河教授及多位法學專家學者到場做出報告并參會學習。法學院副院長張家勇教授與法學院張忠民教授擔任主持人。
上午的研討會由法學院副院長張家勇教授主持。
劉磊老師從類案運用的差序格局及其機理切入回答了“類案同判”如何實現的問題;李雷老師對憲法和法律委員會開展合憲性審查基準的考量作出詳細探究;江河教授以國際民航組織為例展示聯合國專門機構爭端解決的司法化;劉楊副教授介紹了國家認證能力的實踐困境與法治建構。
張威老師講述了刑事證據能力概括條款的中國模式;郭紅欣老師緊跟時事對新發疫情風險預警機制的完善提出獨具匠心的見解。侯學賓老師與段文波老師對六位發言人的論述進行了詳細的點評,并給出修改意見。
謝冰清老師描述了稅延型養老保險制度的理論基礎與功能定位;雷明波博士結合傳統法典中“犯時不知”律的傳統法理討論了其現代啟示;戚建剛教授闡述了特殊類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法制模式的巨大變革;袁中華副教授在他的文章中講述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中自然資源解決困境的現實突破。
張靜老師就功能主義在所有權保留與融資租賃中的適用限度做出發言;劉征峰副教授圍繞結婚中的締約過失責任做出報告;尹生教授以學術閱讀與寫作課程為例刷新了大學課堂革命的觀點;謝冰清老師基于長期護理保險中“照護需求”之界定及其法律表達展開分析。段文波老師和高圣平老師就各位學者所報告文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下午的研討會由法學院張忠民教授主持。
何鵬副教授圍繞未來世界法的形式與面貌進行發言;戚建剛教授深入探討了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知識產權的發展;劉鑫老師以制度倫理研究路徑為方法論展開了對專利制度的理論困境及其出路的探討;段丙華副教授就政府參與債券違約處置的正當性基礎及邊界問題進行發言。
韓桂君教授在她的文章中主張勞動合同的履行過程不應適用誠信原則;李金鏤老師以乘客開門致人損害的責任認定為切入點,論述了數人侵權之下的連帶責任擴張論。評議人楊明老師與馬治選老師針對以上發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與建議。
李璐君老師論證了司法作為一種人權保障方式所具有的極大優勢;張青波副教授就“行政協議規定”下 PPP 協議的司法審查發表自己的看法;侯志強博士針對《環境保護法》第五十七條,從邏輯學角度進行深入解析;陳愛飛老師以《新加坡調解公約》為視角講述國際商事和解協議強制執行力的生成模式;丁漢韜老師從歷史演進、實施路徑與法理局限向我們介紹了阻斷性立法有關情況。李文靜博士從現實困境、法理解讀與中國方案這三個角度深入分析海上反恐聯合的執法模式;玄濤博士以新冠疫情為例論述了“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在中國際法建構中的重要作用;劉晶博士深入講解美國退出《中導條約》的合法性、普通法傳統以及中國因應。針對以上發言,馬治選老師與何艷老師逐一點評。
至此,本次研討會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