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金秋10月,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首屆國際模擬投資仲裁深圳杯(FDI MOOT SHENZHEN)競賽在深圳國際仲裁院總部隆重舉辦。本屆賽事沿用享譽全球的“FDI Moot”國際賽在本年度的賽題,所涉案例緣起東道國Laoc(虛擬國家)通過修改國內法執行區域國際組織ASNEC的環保要求,限期淘汰國內的燃煤發電廠。這導致外商MFNB在Laoc投資的企業嚴重貶值,遂將融資協議下的所有權利和訴權轉讓給另一外商GNB,由GNB對Laoc提起投資仲裁。
這一賽題不僅涉及國際投資仲裁中常見的公平公正待遇問題,還包括仲裁員公正性、條約之訴的轉讓、國際組織的歸因等前沿熱點爭議, 吸引了北大、清華、人大等眾多國內知名高校參賽。作為對外貿易大學法學院競賽隊的主力辯手,我與8名隊友南下鵬城,在與各高校的激烈角逐中脫穎而出,一舉奪得團體冠軍,我本人也榮獲“最佳辯手”稱號。從4月通過面試加入參賽隊,到10月正式走上賽場,半年里我的演說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與成長。
康梓菲:榮獲首屆FDI深圳杯“最佳辯手”稱號
一煉:興趣破石而出
高中時,我曾參加了一次社團自發組織的模擬法庭比賽,站在臺上一字一句閱讀案子,背誦并不算流利的陳詞,這是我對模擬法庭競賽產生興趣的起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興趣的追求決不會不費力氣、自然而然地達到。在那次比賽以后,我在高中階段的課余時間幾乎都是在辯論隊度過的。一開始,我在學校的辯論比賽中小有成就:敏捷的反應速度、清晰的反駁與論述,得到了老師們的表揚和認可。我一度為此而沾沾自喜。直到一次校外比賽上,面臨的辯論題目是:“出于營救目的,是否可以采用酷刑審問恐怖分子?”對方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嫌疑人被酷刑折磨的殘忍場景,再通過數據說明屈打成招的概率, 以極具感染力的語言和敏捷的思維瞬間打動了評委, 使得我在場上幾乎難以繼續陳述自己的論點。
輸掉了那場比賽,我卻并不感到難過,因為它幫助我打開了新的天地,使我意識到,辯論實際上是一個說服聽者的過程,語言的感染力和邏輯的連貫性至關重要。我要通過觀摩優秀辯手的現場表現,努力向他人學習,博采眾長。此后,我會時常打開一場辯論賽的視頻,將比賽中提到的例子用我自己的方式表述出來,特別注意渲染語境,即著重描述例子中最能感染人的特點,再與專業辯手的表達進行對比,修正自己的表述方式。我還會在聽完自由辯論等環節后,梳理雙方的邏輯鏈和結構,并給比賽做小結,培養大局觀。
二煉:開始相信能擔起辯手責任
2018年秋,我考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讀本科。法學院的全英文國際模擬法庭競賽活動享譽全國,在海外也頗有名氣。學院支持參與的國際模擬法庭競賽達6個,與國際化特色結合的模擬法庭文化底蘊深厚。這為我的興趣生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學生組織的模擬法庭俱樂部中,按參與競賽的不同分為6支隊伍,我參與的正是其中的“國際投資模擬仲裁庭競賽”(即“FDI Moot”)。
貿大國際模庭競賽隊員由模擬法庭俱樂部負責招募選拔,程序非常嚴格。我能入選,得益于入學時經選拔進入的“涉外型卓越經貿法律人才實驗班”,接受了一系列國際法和英美法方面的專業訓練。尤其是修讀《法律英語寫作與翻譯》《法律英語聽說》《普通法導論》《國際法律文書檢索》等一門門特色課程,以及一次次與涉外教師和實務專家的交流機會,為我后續加入國際模庭競賽隊伍,并擔當主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加入FDI競賽團隊是在大二下半學期。加入伊始,由往屆優秀隊員組成的學生教練組發給我們上百頁案例和教材。看著這些鋪天蓋地的英文資料,我加入模擬法庭的興奮和激動,一瞬間被無措和焦慮沖淡了,在接下來的幾周里,幾乎完全沉浸在這些材料里,閱讀、標畫重點、整理筆記、梳理框架圖、提出問題、記錄靈感漸漸地,我發現自己的英語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都在不知不覺中加強,到第三周時,同樣的任務量已不再使我感到吃力,我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思考觀點上,逐漸在閱讀的資料和我們的案例之間建立起聯系,并將這樣的聯系作為筆記的重點。今日回首,其實參加模庭活動的整整半年間,我和隊友們就是在重復這種從無措到熟練的過程,不斷接觸新的知識和事物,也在不斷成長、蛻變。經過漫長的鋪墊和準備,我們終于在數月之后開始了正式的庭辯練習。本以為庭辯的練習會比文書寫作更加有趣,卻沒想到正是它讓我在模庭過程中第一次落淚。在最初的模擬庭辯中,我難以抑制對稿子的依賴,習慣性地低頭、讀稿;我難以流利地回答仲裁員的問題,緊張到大腦一片空白;我無法避免地一次次重復教練已經提醒過的語法錯誤和口癖,無法準確表達檢索的結果. 每次模辯后,我都會問自己,今天有沒有進步一點,遺憾的是,并非每次我都能給出肯定的答案。
隨著庭辯練習次數的增多,加上比賽期限的臨近,我不禁感到作為辯手的責任愈發沉重,壓力和焦慮也與之俱來。去上課的路上、在食堂排隊的時間,甚至去洗澡的時候,我都會反復背誦庭辯稿件,默默練習問題的回答,以期表述的精準、動人。我會時常抓住身邊的朋友,為他們講述庭辯內容,反復雕琢語言,使其更加簡練清晰。深夜結束備賽,回到安靜的宿舍,閉上眼睛,論點和案例依然在腦海中回蕩,久久不能停息。
模庭是很難講出什么精彩的故事的,因為所有的成長都悄然發生在日復一日單調的練習中。終于在某一場模擬庭辯中,我驚訝發現自己順利地回答了仲裁員所有的問題,并且順著仲裁員的提問厘清了我們的觀點。我又一次有了自信,我能夠擔起辯手這份責任。
三煉:背靠強大團隊
我們FDI競賽團隊的成長有兩個關鍵詞:傳承、協作。這也是其他友隊的經驗之談。梅夏英院長和學院領導層,對國際模庭競賽活動很重視,歷經數年耕耘,使這項高端涉外實踐教學活動,成為培養卓越涉外法治人才的主要平臺,形成了以模擬法庭俱樂部為主導、以學生教練為骨干的管理體系。尤其是往屆隊員積極做好傳、幫、帶,手把手向我們傳授經驗。
比如,我的庭辯稿中關于請求仲裁員回避的事實部分一直過于細碎,采用列舉式的講法分別講述仲裁員曾經參與相關案件、接受采訪、公共領域發表觀點和披露情況等事實會顯得冗雜,很難讓聽者抓住重點,但我卻不知道如何修改。直到上屆的辯手學姐前來指導,她問明事實之間的邏輯關系后, 將零散的事實總結成4個要點,圍繞仲裁員在媒體采訪等場合中發表的觀點逐層遞進,瞬間讓我豁然開朗,庭辯質量有了飛躍式的進步。
在庭辯技巧以外,我們也時常碰到一些學術性的疑難問題。這時,貿大法學院的專業老師就成了我們模庭隊伍的堅強后盾。他們耐心又專業的講解令我們醍醐灌頂,對深奧的專業問題有了更透徹的理解。一方面,老師為我們展示了更多課堂以外的實務內容, 如仲裁員回避、訴訟資格等問題;另一方面,老師對于規則背后的原理和來由給予了比課堂上更充分的講解。例如對于ICSID和UNCITRAL共同出臺的《投資者-國家間爭端解決裁審員行為準則》草案,老師向我們解釋了它設定較為嚴格的標準原因,以及出臺后的部分批評意見。專業老師的支持與幫助,成就了我們在賽場上的出色表現,也成就了國際模擬法庭競賽超越于課堂的涉外培養平臺地位。
10月15日,我與隊友和學生教練奔赴深圳。在我進入夢鄉的時候,其他伙伴的房間依然燈火通明。他們認真檢索著每一個法律問題,為第二天的比賽準備資料,哪怕最細小的漏洞也不放過。每一場比賽過后,我們都會及時復盤。當下一場恰好用到了一個新補充的案例,或高質量地回答了一個準備到的問題, 我都會歡欣鼓舞。我意識到,所謂的最佳辯手,依靠的絕不是自己單打獨斗,更是凝聚著全隊心血。一篇篇簡潔清晰的案例介紹,一個個熬夜列出的反駁要點,在我的背后,是一支強有力的團隊。
最終決賽之際,我們對戰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B隊。盡管這時我與隊友已連賽3場,又要在一個小時內變換持方,但經過長時間準備和磨煉的我,卻已能夠淡定而冷靜地面對這些壓力了。案子和論點清晰地印刻在我的腦海中,使我能夠靈活地根據仲裁員的提問組合答案。我與搭檔默契配合, 發揮穩定,圓滿完成了最后一戰。
兩天比賽飛逝。當掌聲響起,主持人叫我名字時,我接過沉甸甸的獎狀,抬頭看向落地窗外的藍天,突然意識到:最佳辯手從來不是終點,而是新一代法律人邁向國際舞臺的起點;國際模庭競賽不僅僅是一次比賽,更不是一場游戲,而是我們踏上真正的國際戰場,發出中國之聲前的寶貴歷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