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中緣。 受訪者/供圖
依托學校的醫學、工科優勢,中南大學法學院以交叉學科建設為重點,在衛生法學、文化法學、教育法學、知識產權法學等交叉學科建設上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形成了一定的經驗。
——專訪中南大學法學院院長許中緣
“在不到20年的時間里,迅速成為排名居全國前列、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法學院,在很大程度上與我們秉承‘基礎學科+交叉學科’建設的發展道路有關。”在總結中南大學法學院快速發展的原因時,該院院長許中緣說。
中南大學是一所工科、醫科具備較強實力的綜合性大學。依托學校傳統學科優勢,中南大學法學院確立了以交叉學科建設為主的發展戰略,在衛生法學、人權法學、文化法學、教育法學、知識產權法學等交叉學科建設上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近日,許中緣接受民主與法制社記者專訪,介紹了中南大學法學院打造交叉學科建設的“中南法學院”模式經驗。
推動醫學和法學深度融合
在法學交叉學科建設上,中南大學法學院衛生法學科建設備受關注。依托歷史底蘊深厚的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該院于2012年聯合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湘雅二醫院、湘雅三醫院、湘雅醫學院、護理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成立了中南大學醫療衛生法研究中心。2014年,該院自主設置了二級學科衛生法學,招收衛生法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經過近6年的努力,該院衛生法學二級學科已擁有了實力較強的衛生法研究團隊,其研究成果在國內外產生了一定影響。
在衛生法學的人才培養上,該院以法學、社會學、醫學學科群為基礎,為學生提供多學科交叉和“寬專業”知識學習條件和實踐平臺,構筑了體現多學科交叉融合發展的衛生法學學科教學體系和育人模式。
許中緣介紹說,中南大學衛生法學在授課中,采用的是以本學院衛生法學導師為主,聘用湘雅醫學院從事衛生法學研究、醫學研究的專家以及法律實踐部門的工作者以專題講座方式,為研究生提供豐富的教學和實踐資源;還通過聘用湘雅醫學院等從事醫學研究、醫療實務的專家開設相關專業課程,招錄具有醫學專業背景的學生以及將學生派遣到醫療機構實習等方式,培養專門的衛生法學人才。
此外,為推動法學與醫學理論研究深度融合,中南大學法學院還多次舉辦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并且積極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2019年,該院與湘雅公共衛生學院等聯合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共同制定了生命倫理學碩士培養項目計劃,擬進一步提升交叉學科人才培養水平。
今年8月,該院與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共同發起承辦了“湖南省法學會衛生法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醫療衛生法學瀟湘論壇”,邀請了200多位醫學、法學專家學者參會就相關話題進行深入研討。
此外,中南大學醫療衛生法研究中心還成功與荷蘭格羅寧根大學在歐洲聯合舉辦“中歐衛生法研討會”、與美國華盛頓喬治城大學奧尼爾全球衛生法研究中心聯合舉辦“全球衛生法論壇”等。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中南大學醫療衛生法研究中心師生積極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為依法抗擊疫情出謀劃策,有的建議被有關部門采納。
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大力培養涉外法治人才
中南大學法學院的交叉學科建設并不局限在衛生法領域。據了解,近年來,該院整合校內法學、社會學、倫理學、文學、新聞傳播學、醫學、護理學、教育學等學科資源,開展交叉研究,逐步形成了健康權、文化權利、受教育權利、人權話語傳播等特色研究方向。
“我們把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培養涉外法律人才作為重要使命。”許中緣說,近年來,中南大學法學院招收來自俄羅斯、越南、也門、馬達加斯加、老撾、蒙古、馬里、厄瓜多爾等國家的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留學生30余人。
在法治人才方面,該院注重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指導本科生參加在荷蘭海牙國際刑事法院舉辦的2019年國際刑事法院中文模擬法庭比賽(ICC中文賽)決賽中獲得冠軍、在2020年全國杰賽普國際法模擬法庭比賽中獲得一等獎、在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一等獎。
此外,該院還聘請來自美國耶魯大學,德國明斯特大學、漢堡大學、科隆大學等高校外籍專家講授醫療衛生法、社會保障法、國際刑法等課程,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開展講座,并接收德國科隆大學中國法律文化系訪問學者,派出教師出國訪學、博士生公派留學等,以推動中外學術交流。
以該院為基礎成立的中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積極參與多邊人權交流工作,其研究人員先后參加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0屆、42屆、44屆、45屆會議并發言。
2019年12月,中南大學法學院主辦了“跨文化視角下的國際人權機制”國際研討會,來自中國、荷蘭、英國、南非、肯尼亞、津巴布韋、納米比亞、卡塔爾、喀麥隆、布隆迪、烏干達、坦桑尼亞等國家的70余名代表參加。今年7月,又成功舉辦了以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與應對為話題的國際視頻研討會,來自美國、德國、荷蘭、南非、中國以及聯合國等國家和國際組織的20余名代表以線上形式參會。
另外,該院聘請的專職教師歐洲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Peter Herrmann教授,在歐洲參加了“后COVID-19時代歐洲社會生態轉型全球-地方議程”等國際視頻研討會,并在這些會議上介紹中國抗疫成功經驗等。
推動文化法學、知識產權法學建設
據許中緣介紹,在文化法學建設方面,中南大學法學院積極回應了黨和國家的重大需要。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建立健全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遵循文化發展規律、有利于激發文化創造活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文化法律制度。2016年,中南大學以文化法研究團隊為基礎,成立“中國文化法研究中心”,進一步開展文化法學研究。
目前,該研究中心研究成員已發表涉及文化法學話題的論文200多篇(核心期刊70多篇),并出版了“文化法學叢書”和文化法學、文化產業學系列教材,形成了文化法專業教育的理論體系。
此外,在中南大學獲批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后,以該校法學院、文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建筑與藝術學院等學院相關研究人員為基礎組建了教學研究團隊,形成了“文化法學”“文化產業學”“文化遺產學”“文化學”等研究方向和課程體系,具備了開設專業課程體系的師資力量。
許中緣說,該院還計劃廣泛吸收文化立法、文化產業、公共文化服務等領域的專家參與文化法學課程體系建設;與國家文物局文物研究中心、湖南省博物館、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湖南省委黨校等多家單位聯合共建“博物館法”“文化科技”“黨內法規”等研究基地,積極推進交叉學科研究;在湖南省博物館、云南省昆明市紫霞書院等地設立“實踐基地”10個,積極推進實證研究、實踐教學有機融合。
據了解,目前,該院的“中國文化法研究中心”已經連續舉辦四屆“文化強國論壇”學術會議,曾主辦或承辦“文化法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暑期研討班”、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與法律保護理論研討會、“中國當代法治文化體系建構研究”編輯討論會、中國文化憲法及文化法律體系理論研討會、“‘一帶一路’重大倡議與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律問題研究”理論研討會等學術會議。2019年12月,該中心還聯合中南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中南大學中國村落文化研究中心協辦了湖湘智庫論壇(2019)“對話新智庫”分論壇,為文化法治建設建言獻策。
另外,在知識產權法學交叉學科建設上,中南大學法學院構建了“高校+政府+企業+中介”運行機制,2011年成立了由中南大學和湖南省知識產權局聯合共建的中南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該院以“理論和實務”雙師同堂授課方式,聘請資深法官和實務專家擔任實務授課老師,獲得了好評。
2011年4月,中南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發起成立了湖南省首家高校知識產權保護志愿者聯盟,后發展成為湖南省知識產權保護志愿者聯盟。2018年發起成立湖南省首家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產權侵權糾紛調解和維權援助工作,提高學生社會服務意識。
“今年8月,教育部新增交叉學科作為新的學科門類,這為我們交叉學科建設提供了動力。”許中緣說,下一步,中南大學法學院將在智庫建設中增進交叉學科建設的發展,同時在大力發展交叉學科的基礎上,增強人才隊伍建設,尤其是加大對衛生法學、人權法學、文化法學、知識產權法學等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深入融合,進一步以大課題引導交叉學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