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秦前紅談《法學評論》的學術情懷和擔當
發布日期:2020-10-24  作者:潘巧
堅持刊發國際法、環境法、法史學等學科論文,每年平均刊發博士研究生論文占比超過11%,率先關注監察體制改革,《法學評論》關注法學小學科發展,注重扶持學界新人,禁止一稿多發,不禁止一稿多投。

222.jpg

堅持刊發國際法、環境法、法史學等學科論文,每年平均刊發博士研究生論文占比超過11%,率先關注監察體制改革,《法學評論》關注法學小學科發展,注重扶持學界新人,禁止一稿多發,不禁止一稿多投。

在當前影響因子評價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堅持刊發國際法、環境法、法史學等法學小學科論文,每年平均刊發博士研究生論文占比超過11%,率先關注監察體制改革……從1980年創辦內部刊物算起,《法學評論》已走過了40年歲月。這40年,該刊取得了哪些成就?目前,它在選稿、審稿方面有哪些規范?民主與法制社記者就此專訪了《法學評論》雜志主編、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秦前紅。

三個發展階段

記者:目前貴刊是雙月刊?能否具體介紹一下貴刊的出版信息?

秦前紅:我刊是由教育部主管、武漢大學主辦、武漢大學法學院具體承辦的綜合性法學理論雙月刊。我擔任主編前,一般情況,每期為158頁碼,現在是196頁碼。目前,每期發文量穩定在16篇左右,通常要求字數在1.2萬字至2萬字之間。

記者:資料顯示,貴刊前身是1980年創辦的內部刊物《法學研究資料》,1983年正式更名為《法學評論》,今年是貴刊創刊40周年。如果給40周年分段,您會怎么分?各階段有哪些代表作品?

秦前紅:對應中國法治發展史,這40年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恢復重建階段,時間為1980年到1997年。代表性論文如韓德培、肖永平合作撰寫的《市場經濟的建立與國際私法立法的重構》、馬克昌撰寫的《論刑罰的本質》、漆多俊撰寫的《中國反壟斷立法問題研究》等。這些作者后來都分別成為各學科的重要領軍人物之一。

第二階段大約從1998年到2012年。代表作有蘇力的《當代中國法律中的習慣——一個制定法的透視》、馬作武的《中國古代“法治”質論——兼駁法治的本土資源說》。

第三階段自2013年至今。代表作有王利明的《論人格權獨立成編的理由》、韓大元的《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中的若干憲法問題》。

記者:資料顯示,《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復印資料》年均轉載貴刊論文40篇左右,轉載率超過40%。這樣的轉載率意味著什么?在同類法學期刊中處于怎樣的水平?

秦前紅:這意味著我刊論文主題、選題很準,或者說契合了轉載刊物的選題標準。中國知網統計顯示,我刊刊登論文在同類期刊中的轉載率至少排到前五,甚至可能排到前三。

率先關注監察體制改革

記者:貴刊有哪些常設欄目?有哪些特色欄目?

秦前紅:總體而言,我刊以常設性欄目為主,輔以臨時性專題欄目,每期欄目數穩定在6-7個。常設欄目主要有本期特稿、專論與爭鳴、立法研究、熱點透視等。

記者:貴刊曾刊發過哪些引發理論界、實務界廣泛討論的論文?

秦前紅:20177月,當時法學界對于人格權能否獨立成編問題有一定爭論。我刊編輯部和武漢大學法學院聯合在武漢東湖舉行了“民法典·人格權法暨合同法立法研討會”,在2017年第6期開設了“人格權專題研究”專欄。后來,王利明教授說,此次會議和我刊發表的相關文章對人格權最后在民法典獨立成編發揮了重要作用。再比如,2016年,我國啟動監察體制改革前后,我們刊發的一大批文章,也間接推動了相關改革。

記者:近年來,您持續研究監察法,這與貴刊開設“監察法專欄”“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縱橫談”有關嗎?

秦前紅:有。應該說,許多期刊可能都會打上主編的“烙印”。我主要做公法研究,2014年開始擔任主編后,更關注憲法、行政法、法學基礎理論等公法領域的研究成果,可能基于此,有的學者會積極投稿過來。

扶持法學小學科

記者:武漢大學主辦的法學類期刊還有英文版《中國國際法論刊》《中國環境法學刊》《武大國際法評論》等,與這些期刊相比,貴刊在選稿、用稿上,有何不同?

秦前紅:我刊是綜合性刊物,涉及法學所有學科,選稿、用稿也是綜合性的。武漢大學主辦的其他法學類期刊比如英文《中國國際法論刊》等是專門性刊物。它們更專業,領域更窄,話題更集中。

記者:和同類法學期刊相比,貴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秦前紅:我刊的特色是關注中國法學理論和法治實踐發展的重大命題,并強調各學科均衡發展,哪怕是冷門學科,也要適當扶持。比如,環境法和國際法是武漢大學法學院傳統優勢學科,以此為依托,我們常設了“生態文明與環境法治”“環球視野”兩個欄目。另外,法史學是國內公認的弱勢學科,我們從1997年起就常設法史欄目,從“法史研究”到“法史園地”“法史論壇”,從未因法史文章拖累影響因子而考慮放棄刊發相應文章。

記者:20191月至今,貴刊發表的國際法、環境法、法史學論文數量及占貴刊發文總數比例情況如何?

秦前紅:從數據上來看,2019年至今,我刊共發文178篇。其中,國際法論文11篇,占比6.2%,環境法論文9篇,占比5.0%,法史學論文6篇,占比3.4%

博士研究生論文數量平均占比超過11%

記者:哪些作者可以向貴刊投稿?貴刊對投稿作者職稱是否有要求?

秦前紅:所有的作者都可以給我們投稿,我們對投稿作者職稱沒有要求,唯一的限制是學歷達到博士學位。

近年來,我們刊發的博士研究生論文比較多,從數據上看,2014年以來,我們每年平均發表博士研究生論文13篇,占期刊整體發文數量比為11.17%2014年發表23篇博士研究生論文,占比達17.4%20201-5期共發文79篇,其中博士研究生論文11篇,占比13.9%

記者:刊文不唯職稱,貴刊具體是如何考慮的?

秦前紅:我們想扶持青年人、青年講師,尤其是博士研究生,他們在現有評價體系中發論文、評職稱壓力相對較大。現在許多知名的學者,不是一開始就成了“大咖”。因此,我們應該去理解、關照這些年輕人。

記者:對想給貴刊投稿的青年學者,您有哪些建議或忠告?

秦前紅:第一,多與編輯溝通。第二,多閱讀,多瀏覽。第三,選題為王。關注學術動態、立法與司法實踐,在制度規則允許的情況下,和編輯多交流多溝通。

“一稿多投”和合作署名持寬容態度

記者:作者可以通過什么渠道向貴刊投稿?投稿后,多久可以收到用稿通知或退稿通知?

秦前紅:我們使用中國知網投稿、審稿系統。作者登錄中國知網投稿系統投稿后,快的一個星期左右可以收到用稿通知。退稿通知時間不一致,特殊情況下,由于外審環節的耽誤,時間會延長。

記者:您對“一稿多投”和合作署名如何看?

秦前紅:每個刊物用稿的風格不同,臨時性用稿需求也不一樣,我們禁止一稿多發,不禁止一稿多投。考慮到法學領域作者之間有實質合作的情況,我們不完全禁止合作署名,對合作署名持比較寬容和開放的態度。

記者:如果用一句話概括貴刊的特色,您會怎么說?

秦前紅:保持學術品格,尊重學者尊嚴,承擔應有的使命和擔當。

責任編輯:薛應軍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