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陳云良: 培養國家急需的高層次涉外法治人才
發布日期:2020-08-28  來源:民主與法制時報  作者:李卓謙

1995年,廣州外國語學院與廣州對外貿易學院合并組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簡稱廣外)。1996年,依托原兩校國際商法、外貿英語的師資力量,廣外組建國際法學系,下設國際經濟法專業、英語(國際經濟法方向)專業,確立“專業+外語”的人才培養模式,定位為培養杰出涉外法治人才,并鼓勵學生在完成專業學習的同時通過英語專業八級考試。2000年,廣外國際法學系升格為國際法學院,設國際經濟法、英語(國際經濟法方向)和外交學三個本科專業,2001年更名為法學院。

近日,廣外法學院院長陳云良接受民主與法制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歷經20多年的發展,廣外法學院已成為學科體系設置完整、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特色鮮明的國內知名法學院。

“廣外法學院以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為起點,以培養國家急需的高層次涉外法治人才為己任,目前已經形成立體涉外法治人才培養體系。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們不僅需要通曉國際規則的人才,也需要大量熟悉國別法的專才。為此,廣外法學院積極健全國際法學科體系,優化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方案,力爭不斷提升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水平。”陳云良說。

 

培養國家急需的涉外法治人才

記者:和全國眾多高校的法學院相比,廣外法學院的自身定位是什么?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么?

陳云良:廣外法學院從發軔之初就定位為培養涉外法治人才,充分發揚廣外“專業+外語”的傳統和優勢,始終踐行“明德尚行,學貫中西”的校訓,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參與國際事務的涉外卓越法治人才,形成國際化法治人才培養特色。

2018年以來,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國際法治面臨嚴峻挑戰。中國參與國際治理需要更多高層次涉外法治人才。國際法研究、涉外法治人才培養面臨歷史發展機遇,未來廣外法學院將繼續發揚廣外的國際化優勢,積極研究應對一些國際爭端的策略,開展特色鮮明的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培養國家急需的高層次涉外法治人才。

廣外法學院研究生將于2020年下學期進駐廣州中新知識城。中新知識城是中國和新加坡國際創新合作項目,將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未來的創新引擎。廣外法學院將借此契機,充分利用中新知識城的國際資源,加強和新加坡高校的合作,拓寬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渠道,提升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水平。

 

記者:廣外法學院的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有什么特色?

 

陳云良:作為廣東省“涉外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廣外法學院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發展,將外國語言文化、國內外法律制度和國際交往規則三大專業版塊有機結合,形成了“專業+外語”深度融合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且成效顯著。中國-非洲法律研究中心(廣州)、中國-非洲法律培訓基地(廣州)設在廣外。

 

廣外法學院重視并資助學生參加各類國際性模擬比賽,曾獲“貿仲杯”國際商事模擬仲裁辯論賽冠軍、國際刑事法院中文模擬法庭比賽中國區選拔賽第一名、杰賽普(Jessup)國際法模擬法庭二等獎等。

 

目前,廣外法學院已形成涵蓋本科、研究生的立體式涉外法治人才培養體系。在本科階段,我們面向全校新生選拔、招收國際組織創新班,采取“外語(英語、法語)+專業”培養模式,鼓勵學生修完規定課程模塊相應學分,并達到學位論文等基本要求,授予法學學士學位與文學學士學位(商務英語)。在研究生階段,我們面向法律碩士創辦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班,設置了專門的培養方案。與廣東省司法廳共創建“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基地”,與廣州市司法局共建廣東涉外律師學院,還將與廣州市仲裁委共建涉外仲裁學院,努力培養適應國家急需的各種涉外法治人才。

 

為培養涉外法治人才打造專屬方案

記者:目前國內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現狀如何?

陳云良:我認為,在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共存的當下,國際社會中的合作與博弈最終都需要走向法治化的道路。這使得擁有熟悉國際法規則的法律人才,并能較好運用國際法律知識的國家,在國際治理與交往中會占據主動。當下,激烈的貿易沖突和政治爭端頻發,使得國家需要一大批具有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通曉國際法律規則,善于處理涉外法律事務的法治人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我國涉外法治人才培養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現有的涉外法治人才在人員數量、實戰能力、工作經驗、培養模式方面均需提升完善,特別是我國在各類國際組織尤其是國際立法機構、司法機構、仲裁機構、調解機構、法律服務組織、法學學術組織等任職的人員偏少,這不利于我國有效參與全球問題的國際治理。我國現有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模式脫離國際經濟、法治發展實際,教材內容老化,教師隊伍對復雜的國際經濟政治現實了解不夠深入。

現在,中國經濟已經高度全球化,中國企業遍布全世界各地,但我國對國別法的研究、涉外法律服務遠遠不能滿足企業走出去的需要。“一帶一路”倡議已經開展多年,但“一帶一路”國家法律制度研究成果不多,即使是對美國法的研究也遠不能滿足現實的需求。

 

記者:想要做好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法學院應該承擔怎樣的角色?需要做哪些努力?

陳云良:首先,應當在進一步完善法學學科體系、健全國際法學科體系的基礎上,設置涉外法學專業或國際法學專業。增加設立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國際商法、國際刑法、國際衛生法、國際體育法、國際娛樂法、國際文化法等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培養精深、專門型的涉外法治人才。

其次,優化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方案。建立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外語、國際政治、國際經貿、跨文化交流課程,加大加強法律、外語、經貿復合型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積極探索“國內+海外合作培養”機制,拓寬與世界高水平大學的合作交流渠道,加強中外聯合辦學,積極推進教師互派、學生互換、課程互通、學分互認和學位“互授聯授”等實質性合作;加強和各類國際組織合作,建立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海外實習基地。

再次,結合院校自身特色與專業優勢,錯位競爭,變道發展。充分利用國家區域發展政策,根據院校的學科優勢、科研強項、區位特點,走差異化的涉外法治人才培養道路。例如,廣外法學院將著重培養面向粵港澳大灣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涉外法治人才,位于西北地區的政法院校則可以聚焦培養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涉外法治人才。

最后,加強法學院與涉外法律實務部門的共享共建機制。建立法學院校與涉外政府部門、涉外司法機關、涉外企業、涉外法律服務機構等實務部門聯合培養涉外法治人才的協同工作機制,豐富涉外法治教學實踐資源。安排從事法學教育和法學研究的專家學者到涉外法治實際工作部門掛職或研修,從事涉外法治實際工作的專家到政法院校實質性參與涉外法治人才培養。


責任編輯:薛應軍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