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簡稱北外法學院)源于2001年建立的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律系,2006年掛牌成立法學院。經過近20年的發展,該學院先后獲批國際法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法學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國際法律與區域治理二級學科博士點,并入選首批卓越涉外法律人才培養基地。2019年,該院法學專業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據北外法學院院長米良介紹,該院依托北京外國語大學國內一流的外語資源,始終堅持走國際化發展之路,注重培養精通外語、國際法,具備國際視野、中國情懷,具有應對復雜涉外法律事務綜合能力的涉外法律人才,為我國“一帶一路”倡議持續輸送高水平人才。
依托優勢資源培養涉外法律人才
米良說,北京外國語大學作為我國外國語類高等院校中辦學歷史悠久的教育部直屬的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外語資源豐富,目前已獲準開設101 個語種,幾乎覆蓋全世界的主要語種。北外法學院,作為以外國語教科研工作為重點的大學法學院,把豐富的外語資源優勢轉化為涉外法律人才培養優勢是其必然選擇。
米良認為,涉外法律人才除需要具備扎實的法學理論功底之外,還必須擁有較高的外語水平,而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是涉外法律人才必須掌握的。為此,北外法學院精心設計人才培養方案,提高學生英語水平,且成效顯著,多年來,該院學生英語專業八級通過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
此外,該院還鼓勵本科生、研究生選修學校開設的非通用語,或選修雙學位。學院要求,學生在“打穩”法學功底的同時,提高英語水平,掌握一門非通用語。經過近幾年的努力,該院許多學生掌握了馬來西亞語、柬埔寨語、越南語、波蘭語、德語、阿拉伯語、阿爾巴尼亞語、斯瓦西里語、僧伽羅語等非通用語言,在國內同行競爭中占據比較優勢。
同時,北外法學院還與學校其他學院合作,開設“外語+法律”新專業,培養復合型涉外法律人才。目前,該院已開設“歐語+法律”“亞洲語言+法律”“非洲語言+法律”等本科專業。
另外,在法律專業課程上,雙語教學和全英文教學也是北外法學院的一大特色。米良說,該院課程主要分為中國法模塊、英美法模塊和英美語言與文化模塊,其中,中國法模塊雙語授課,英美法模塊全英文授課。
米良表示,該院的中國教師團隊中,95%以上為海歸博士,對各國法律制度深有研究,且能勝任雙語教學。此外,該院常年聘任6名具有海外法學博士學位的外籍教師,負責教授英美法課程和國際法課程,而語言教學依然由學校英語專業教師教授。
米良表示,該院未來將面向全球招聘高端人才,進一步加強國際化教學水平。此外,該院還十分注重師生出國交流學習,以進一步提升師生的語言能力,并深入了解外國法律制度和社會文化,培養其國際視野。
據米良介紹,北外法學院目前已與國外200多所世界知名大學建立合作關系,與多所國外高校合作開展網絡同步視頻課程教學,每年輪流派遣教師到國外合作院校訪學交流、開展交換生項目、暑期交流項目,以及面向畢業生的“LLM+JD(法學碩士+職業法律文憑)深造直通車”項目。
專注國際法教育與研究
國際商法、國際司法合作等是該院研究生的特色專業。米良說,隨著國內越來越多企業走出國門,國際商法相關領域的教育與研究愈發具有現實意義。同時,涉及引渡、海外追逃追贓、跨國人口販賣、國際禁毒、打擊國際電信犯罪、反恐、網絡安全等領域的國際司法合作也越來越重要。而目前,我國這方面法律人才相對匱乏。
米良表示,在此背景下,北外法學院將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法律研究,包括東南亞、非洲及中東歐國家法律制度研究。目前,該院多個項目獲得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北京市社科基金項目立項,相關建議被有關部門采納。二是國際司法合作研究。近年來,在該領域,該院教師的三篇論文獲《新華文摘》全文轉載。三是網絡安全法,包括各國網絡安全法律制度研究。該院教師在《中國法學》《中外法學》《法學家》等期刊發表的論文,學術影響力不斷擴大。四是WTO法相關研究。近年已發表5篇SCI論文(科學引文索引所收錄的SCI期刊上刊登的學術期刊論文),完成財政部、商務部多項委托項目。
在此基礎上,該院積極構建國際化科研合作平臺,如與世界四大法律資訊與出版集團湯森路透法律信息公司(Thomson Reuters)、律商聯訊集團(LexisNexis)、威科集團(Wolters Kluwer)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積極向全球展示中國的法律資訊。
此外,該院積極發揮法律智庫作用,與商務部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目前已共同啟動《中國企業“走出去”國別法律環境報告》等大型系列項目,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法律風險防控服務。同時,該院與最高人民法院合作,開展域外司法信息化研究,為公安部等單位提供咨詢、培訓等服務,還與北京市法院系統深入開展科研合作。
注重實踐教育
米良表示,實踐教育是當前北外法學院教育中的重點。為避免學生僅停留在書面的知識掌握上,該院專門邀請立法機關、司法機關、律師事務所、企業法務部門相關工作人員進校園開展講座,或兼職授課,以便在教學中融入真實生動的案例,頗受學生歡迎。
同時,對法學碩士研究生,該院實行雙導師制度,為每一名碩士研究生分配一名校內教師和一名來自法律實務部門的專家,后者作為兼職導師,為學生傳授相關實踐經驗。
此外,該院學生每年都有機會獲得國際刑事法院、最高人民法院、中國國際貿易仲裁委員會、商務部等有關部門,以及國內外知名律師事務所、企業的實習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該院在國內創新性地推出模擬法庭競賽,聯合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萬慧達知識產權代理公司,舉辦“北外-萬慧達杯”知識產權模擬法庭競賽。米良說,這是目前國內唯一嚴格按照國際模擬法庭比賽通用規則、全程使用英文的國際性知識產權法專題模擬法庭競賽,并邀請(美國)夏威夷最高法院法官到學院主持陪審團模擬法庭。
該競賽每年舉辦一屆,面向全球的高校學生。“來自國外的參賽隊伍每年至少有五六支。”米良說,為保證比賽的公正性和國際性,該院還邀請國內外第三方法院法官、法學院教授擔任裁判。至今,該競賽已成功舉辦10屆,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在這一獨特的教學模式下,該院學生連續多年獲得Jessup國際法模擬法庭辯論賽一等獎,成效顯著。
米良表示,今后該院將繼續堅持國際化法律人才培養路線,為我國“一帶一路”倡議輸入更多新鮮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