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考入黑龍江大學法律系,1994年畢業留校任教,作為“土生土長”的學者,哈書菊見證了黑龍江大學法學院(簡稱黑大法學院)從法律系到法學院的整個發展過程。2019年8月,哈書菊擔任黑大法學院院長。哈書菊說,這是她應該擔當的責任。近日,哈書菊接受民主與法制社記者專訪,暢談了黑大法學院的發展理念、學科特色等。
強化俄羅斯法科研工作
哈書菊介紹說,黑大法學院的前身是1981年成立的法律系,1996年成立法學院。經過多年發展,目前,該院法學專業已成為國家級特色專業、省級重點專業,擁有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碩士學位授予權,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設有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
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次全國學科評估中,黑龍江大學法學學科被評為B級,2020年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黑大法學院現設有黑龍江省地方立法、黑龍江大學黨內法規、民商法學、法學理論與法治發展、俄羅斯法、知識產權法等多個研究中心。
“俄羅斯法學教學研究,是我院的一大特色。”哈書菊說,黑龍江省地處中俄邊境,加之學校具備俄語語言學科優勢,因此該院很早就開始研究俄羅斯法。2001年,該學院與《法學研究》編輯部在牡丹江市聯合舉辦“蘇聯俄羅斯法學對中國法學的影響”學術研討會;2002年7月,又聯合主辦第一屆“俄羅斯法制與法學”國際研討會。此后,該研討會每兩年舉辦一屆,迄今已舉辦八屆。會議邀請多名國內外中俄法學學者進行交流,成為國內俄羅斯法研討的盛會。
黑大法學院設有俄羅斯法研究中心,其俄羅斯法研究團隊,包括哈書菊在內超過10名學者,團隊規模在國內位列前茅。其中,4名學者可以實現用俄語無障礙交流,其余學者均可以實現俄文專業文獻閱讀和寫作,該院副教授王佳慧還擔任了黑龍江省法學會俄羅斯法制與法學研究會會長。
開展“俄語+法學”本科教學
“我院的俄羅斯法教學工作,從本科階段教育開始,培養模式是多元化的。”哈書菊說,除科研外,黑大法學院很重視俄羅斯法的教學工作。2017年9月,該院從“一帶一路”倡議及我國對俄合作實際需求出發,設立了“法學+俄語”實驗班,將法學與俄語本科教學任務相結合,采取單獨規劃、獨立授課等方式,將法學與俄語課程進行模塊化設置,專門培養既具備俄語溝通能力又掌握法律專業知識的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經過近3年的探索,黑大法學院目前實驗班招收了三屆共計60多名學生,已形成了一整套較成熟的人才培養模式。
此外,黑大法學院還通過多學院合作方式,探索“中國-海外聯合培養”機制,深度培養服務國家對俄合作的國際化法律人才。除“法學+俄語”實驗班,黑龍江大學還創建中俄學院法學專業對俄拔尖創新人才實驗班、國際文化教育學院法學專業中外聯合辦學實驗班等。
哈書菊說,依托黑龍江大學中俄學院和國際文化教育學院的合作辦學模式,黑大法學院加強了與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大學法學院、俄羅斯西伯利亞聯邦大學法學院、英國斯旺西大學、韓國高麗大學法學院、韓國刑事政策研究院、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律師協會的合作,并與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大學法學院、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國立大學法學院、臺灣地區東吳大學法學院等簽訂了合作戰略框架協議。
此外,作為國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黑大法學院積極鼓勵“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學生申請海外留學深造。近5年來,已派出104名學生到海外留學。
構建多元化實踐教學體系
除俄羅斯法教學研究外,黑大法學院十分重視多元化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和為學生搭建豐富的實踐平臺。哈書菊說,2012年,黑大法學院成為國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應用型、復合型)教育培養基地。基地建設過程中,該學院明確將實踐教學課程作為重要和首要的教學方法,將實踐教學課程分為實訓、實驗、實習三種類型,并據此構建了案例教學、法律診所、模擬法庭、審判觀摩、法律援助、實務講座、實驗教學和畢業實習“八位一體”的多元化實踐教學體系。
黑大法學院現有校外實習基地31個,涵蓋法院、檢察院、公證處、仲裁委員會、律師事務所等多個法律實務部門,并與之簽訂了《實踐教學基地協議書》。2017年12月,該院與陜西省延安市中級人民法院簽訂共建教學實踐基地協議書。近5年來,該院已有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共2390人次到校外實踐基地實習,且每年有碩士研究生被選為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實習法官助理。
此外,為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2014年9月,黑大法學院成立了普法宣傳隊,建立了輻射城市區域乃至省域的普法宣傳平臺,創建“法律援助中心”,為民眾提供“點對點”法律咨詢與法律援助。它以“法律直通車”形式宣傳普法,在哈爾濱市哈西街道機聯社區等11個社區建立黨員普法宣傳站,在大慶市龍鳳鎮等8個鄉鎮建立社會實踐基地,在哈爾濱市中央大街等7個廣場開展普法宣傳活動。截至目前,其普法隊員累計現場接待咨詢6000余次,累計發動志愿者3000人次,普法服務時長過萬小時,受益群眾達3萬人次以上。
突破瓶頸“引進人、留住人”
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在于師資隊伍的質量,黑大法學院歷來重視人才隊伍建設。目前,該院法學專業專任教師56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27人。教師中包括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萬人計劃”國家級名師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1人。但由于學校地處經濟欠發達地區,加之受待遇、氣候等因素影響,師資引進仍是短板。
哈書菊說,黑大法學院雖在黑龍江省內師資力量較強大,但和國內其他一流學科和同類博士點單位相比,專任教師總人數較低,且年齡偏大。同時,近年來該院還面臨人才流失問題。其中,俄羅斯法研究方向,先后流失3名骨干學者。
哈書菊表示,基于現狀,該院已采取兩方面措施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引進人”,即重點培育和引進青年博士人才及高端人才,提高中青年教師比例。為此,該院每年都會與有博士點的兄弟院校聯系,吸引優秀博士畢業生到黑大法學院工作。另一方面,穩定現有教師隊伍,制定“制度留人,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政策,秉承“學術求高、教學從嚴、管理規范”的治院理念,民主管理,讓學院管理公開、透明,以制度吸引人才。
此外,黑龍江大學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與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簽署《“雙向交流”合作協議書》《人員互聘“雙千計劃”協議書》《共建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協議書》,互派人員到對方單位任課或掛職鍛煉。
同時,黑大法學院還積極為青年教師提供培訓學習、訪學交流機會。近5年,該院共選送8名教師赴美國、俄羅斯、德國等國外著名大學、研究機構訪學,每年為每位青年教師至少提供1次參加國內學術會議、專題調研、交流訪問及其他與教學科研相關活動的資助;組織教師參加校內外語培訓、現代教育技術培訓、校外短期培訓,定期舉辦教學觀摩月活動,對青年教師進行指導。
哈書菊表示,黑大法學院目前正在研究部署研究生線上復試工作,今年該院研究生招生預期超過往年,考研初試上線人數超過計劃招生人數近200人,其也在積極爭取盡量擴大招生名額,留住優質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