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郭武:我國首個環境法學院的“前世今生”
發布日期:2020-03-05  來源:民主與法制時報  作者:薛應軍
及時回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而創建的甘肅政法大學環境法學院,目前招收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二級學科方向的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生態文明法治方向的法律碩士(法學)研究生,積極參與國家和地方環境法治實踐,成效顯著。

05115906.jpg人物名片:郭武,甘肅通渭人,甘肅政法大學環境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甘肅省“ 飛天學者”。兼任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法學分會常務委員。

2019610日,這所全國政法院校“立格聯盟”成員、全國最早建立的省屬本科政法院校經教育部同意正式更名為甘肅政法大學。

甘肅政法大學環境法學院因何而建?如何運行?它有哪些獨特優勢?近日,民主與法制社記者專訪了甘肅政法大學環境法學院院長、教授郭武。

回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創建的學院

為什么成立環境法學院?郭武說,甘肅政法大學環境法學院的成立與黨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入推進有密切關系。20159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這標志著我國全面、系統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體系框架形成。

該方案提出,立足我國國情,以建設美麗中國為目標,以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為核心,以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為導向,保障國家生態安全,改善環境質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這讓我們看到了‘生態文明建設’是重大的時代課題。”郭武說。

郭武表示,上述方案發布后,我國生態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相繼形成。2016年,《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關于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編制實施辦法》《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關于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辦法(試行)》等一系列具體制度規范,陸續印發。

同時,甘肅省內分布著我國西部地區重要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源涵養區等生態區域,構成了獨特的生態安全屏障體系。甘肅政法大學作為甘青寧新藏五省區唯一的政法類高等院校,在西部地區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法治建設領域發揮著重要的理論研究和智庫支持作用。

在此背景下,甘肅政法大學(當時為甘肅政法學院)黨委經研究認為,學校應該及時回應黨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這一重大的時代課題,責無旁貸地承擔相應社會責任,遂創辦環境法學院。

該學院具體如何運作?郭武稱,它與學校其他二級學院并列并獨立運行,是具有獨立建制的研究教學型學院,目前招收兩種類型的碩士研究生:其一為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二級學科方向的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其二為生態文明法治方向的法律碩士(法學)研究生。根據學院發展規劃,將在時機成熟時承擔學校法學專業本科學生培養任務。

培養能綜合運用環境法學知識的人才

“學院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培養能夠綜合運用環境法、生態學、環境科學等領域專業知識,獨立從事法律實務工作或適應環境資源管理實務工作的人才。”郭武說,甘肅政法大學環境法學院現有專職教師1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10人具有博士學位;1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入選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入選“中達環境法青年學者”獎勵支持計劃、1人入選“甘肅省領軍人才”,3人入選“甘肅省飛天學者”特聘計劃,3人被聘為學校“文翰學者”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多人兼任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理事、常務理事,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法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常務委員、委員,中國自然資源學會自然資源法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法學會法學期刊研究會常務理事,世界自然保護同盟(IUCN)環境法委員會委員等職務。

在郭武看來,我國各法學二級學科發展中,民商法學、刑法學等傳統學科一直是各高校優先扶持發展的學科,相對而言,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的發展并未引起高度重視,這在全國各政法類院校中表現非常突出。甘肅政法大學地處欠發達地區,在傳統法學學科發展上很難做出更好成績,而新近發展的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學科,不僅在學校具有較明顯優勢,而且在全國環境法學界具有較重要的學術影響。同時,與其他政法類院校相比,其在研究團隊、學緣結構、研究特色等方面具有相對優勢。

郭武表示,甘肅政法大學環境法學院目前在環境法學基礎理論、環境法學研究方法、西部環境資源法治的理論與實踐等領域已形成了研究特色,并將其研究成果,有效運用到了教學實踐及其服務地方經濟社會化發展中,形成了系統的人才培養理念:要求畢業生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遵守憲法和法律,恪守法律職業倫理原則和規范,能綜合運用環境法學和相關知識,具有獨立從事法律職業實務工作能力,具備特定法律職業任職資格等。

近年來,該學院教師在《中國法學》《法商研究》《政法論壇》等核心期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40余篇,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全文轉載,出版專著、譯著10余部;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5項,省部級項目10余項;研究成果獲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等科研獎勵20余項。

郭武表示,目前,學校正在進行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學科研究生課程教學改革,面向全校本科生開設的《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課程已經成功入選全校第一批本科雙一流本科課程建設項目。

積極參與國家和地方環境法治實踐

成立環境法學院、專注環境資源法治領域研究,甘肅政法大學環境法學院在服務國家生態環境法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郭武說,該院師生積極參與國家和地方環境法治實踐,成效顯著。

郭武稱,該學院現有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甘肅省環境司法研究與應用協同創新中心。其已經與甘肅省高院、甘肅礦區人民法院合作共建了“甘肅省環境司法理論研究與實踐基地”,與華東政法大學合作共建了“華東政法大學博士后流動站甘肅政法大學科研基地”。

在實踐基地建設方面,該院已建立了甘肅省高院環境資源保護審判法庭、甘肅礦區人民法院、甘肅端方律師事務所等6家實踐教學基地,充分保障了學生實習實訓的需要。同時,學院從實踐教學基地、其他相關實務部門聘請15名資深實務專家擔任研究生培養實務導師。

目前,該學院多名教師擔任甘肅省人大常委會立法顧問、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司法監督咨詢專家、甘肅省政府法律咨詢專家、甘肅省環境資源審判咨詢專家、甘肅省環保廳法律顧問等。學院教師通過承擔《甘肅省環境保護條例》《甘肅省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管理條例》《武威市節約用水辦法》等地方環境資源立法和參與地方環境執法、司法等,服務地方環境法治建設。

“今后,我們將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凝練學科方向,推出一批更具影響力的研究成果。”郭武說,該學院未來還將積極開展合作辦學、國際交流,深入推進學科團隊成員在國家和地方環境法治建設中的智庫作用,爭取為法治政府、美麗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薛應軍
本站系非盈利性學術網站,所有文章均為學術研究用途,如有任何權利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