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2日上午,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主辦,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生工作部(處)、北京市京津冀協同發展法律問題研究會、北京新經濟組織發展研究院聯合主辦,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市在線律師事務所合作舉辦的第一屆“法律人之聲”—京津冀高校大學生法學學術論文大賽表彰大會暨學術分享會議在我校隆重舉行。天津科技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河北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天津商業大學、北京工商大學、首都師范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外交學院、河北地質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南開大學等十三所京津冀高校的法學學子齊聚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分享學術觀點,共話京津冀法治發展。
頒獎典禮在博納樓第七會議室舉行,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院長張世君教授致辭,張世君院長引用了陶淵明的“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表達了對來自各大高校的參賽選手的歡迎,并希望更多高校的同學來參與這樣的活動,進行更多的學術探索和交流從而促進各個高校之間的友誼。稍后,張院長對本次學術論壇表達了祝福,祝愿各位前來分享學術心得的同學,將深邃的思想留下,把首經貿法學院的熱情帶走。
北京市京津冀協同發展法律問題研究會王金寶副會長發言,他介紹了京津冀協同發展法律問題研究會的相關情況,而后將京津冀三地的一體發展與法學建設相聯系。指出,法學研究屬于社會科學,不能閉門造車,應致力于發現、研究和解決現實性問題,舉辦此次大賽,既是推動相關領域法學研究,也是推動京津冀法學領域的有利探索。
北京市在線律師事務所焦健主任發言,他根據自己的多年職業經驗,從法律人需要信仰、執著、敬畏、底線四個方面向大家暢談了人生感悟。
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高云波總監發言,他簡要介紹了中公公司的概況與發展歷程,他表明作為一個以教育為主題的公司,希望可以為各事業單位的人才輸送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希望越來越多的法律人才可以對社會發揮出力量。
由高云波、焦健、王金寶和米新麗分別為優秀獎、三等獎、二等獎和一等獎的同學頒發證書。
頒獎結束之后,來自北京工商大學的王士博同學和來自天津工業大學的史博文同學作為學生代表發言。王士博講到,論文寫作要植根于實踐,注重本土特色,注意思想的表達與思辨,法學是一門開放性學科,我們在寫論文時,最好是能讓同行與外行都能看懂,脈絡清晰、深入淺出。史博文同學則是從責任、情懷與感恩三個關鍵詞為切入點分享感悟。他說,辦案不是走流程,除了謹遵法律程序,還要注重對當事人的溫情。我們入學時都抱著對公平正義的憧憬,即使后來看到了法律的不完善之處,也應共同進步,絕不做一個完全的利益訴求者。
最后,米新麗總結發言,她首先對各位與會的嘉賓和同學表示熱烈的歡迎,對各個聯合主辦單位給予的財力支持和親臨現場表示真心的感謝。米新麗說,通過兩位同學的發言,她感受到年輕一代的蓬勃之氣與感恩之心,希望大家在聽課和讀書外,要努力寫作,不斷鍛煉知識輸出的能力,克服困難,在走向工作崗位之前筑牢理論功底。
第一分會場
第一分會場于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博遠樓1號會議室舉辦民法組學術交流,由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民三庭李佳副庭長擔任點評嘉賓,馮祝恒、李川、劉瑩、曹寶麗、史博文、尹中華、張旭冉同學進行了學術分享。
首先是來自天津師范大學馮祝恒同學,他的論文《論家事事件之訴前強制調解》講述了什么叫家事事件,涉及很多方面。趨勢與改革,全球調節呈現出強制性現實需要,訴前強制調節并未實質阻斷當事人的程序選擇權,具有調節契合家事事件之特性。以日本為例闡述域外調節制度,闡述我國家事制度的問題,提出了改進措施。稍后,李佳副庭長對馮祝恒《論家事事件之訴前強制調解》的論文進行了點評,表示現在訴訟爆炸,案件數量非常多,家里調解制度很有研究意義。
第二為是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的李川同學,他的論文《論民事執行和解司法審查的必要性及限度》闡述民事執行和解司法審查缺乏統一的標準。執行和解司法審查必要性有三方面:第一,執行和解協議的性質決定司法審查的必要性。第二,監督執行合法合規的必要手段。第三,司法審查保護司法效益。總結出限制債權人權利,是否常態化有待研究的結論。稍后,李佳副庭長對李川的論文《論民事執行和解司法審查的必要性及限度》點評。她指出執行和解協議是一個合同,但是區別于其他的普通合同。法院審判的限于原告的訴請范圍,執行和解與訴請的關系。債權人讓步一些權利未必要受到更多的保護。執行員執行執行和解協議,但是現在有執行難的問題。
第三位是來自天津師范大學的劉瑩同學,她的論文《淺議違約方的解除權》闡述違約方的解除權在實務中有爭議,而且有地域差別的,法院沒有統一的標準的現狀。對違約方的解除權的性質進行具體闡述。稍后,李佳副庭長對劉瑩論文《淺議違約方的解除權》進行了點評,她認為這個選題很明確。該權利是不是解除權,違約方能不能解除合同和違約方有沒有解除權不相同。解除權對合同狀態是非常重要的,要正確定性。
第四位是來自首都師范大學的曹寶麗同學,她的論文《ICO法律規范研究》闡述了ICO亟待法律規制,參考德國和美國對ICO的法律規制,健全我國的的法律規范。李佳副庭長對曹寶麗論文《ICO法律規范研究》進行了點評,他表明現在沒有法律依據,依據國外的法律制度,我國商法可借鑒黨的內容不多。金融基礎設施在金融監管方面非常重要,是最大限度的規制。
第五位是來自天津工業大學的史博文同學,他的論文《人工智能汽車民事侵權責任承擔問題研究》簡要概述了什么是人工智能汽車,自動駕駛汽車侵權責任承擔的困惑,分析自動駕駛汽車倫理基礎及其法律之歸責原則,并提出了自動駕駛汽車民事侵權責任承擔的完善建議。李佳副庭長對史博文論文《人工智能汽車民事侵權責任承擔問題研究》進行了點評,她認為對侵權責任過錯原則的還需探究。對自動駕駛汽車致害可以加入保險制度。受害者基金可以作為一種補充補償。
第六位是來自天津師范大學的尹中華同學,他的論文《論個人信息的民法保護》講述了各種軟件的出現,個人信息嚴重泄露的研究背景,提出個人信息具有的主題的特定性、可識別性、強調識別利益而非個人利益、隱秘性以及可以一定范圍傳播而非絕對禁止的特征。提出了對個人信息保護的措施。稍后,李佳副庭長對尹中華論文《論個人信息的民法保護》進行了點評,她認為個人信息權力還是個人信息權益進行了綜合的論述。
最后是來自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的張旭冉同學,她的論文《秦律中關于弱勢群體的保護》,講述了秦朝關于善待老人,遵守孝順對女性權利的維護,對嬰兒權利的保護的內容,得出了秦朝的法律規定對弱勢群體的權利保護規定較為完善的結論。稍后,李佳副庭長對張旭冉論文《秦律中關于弱勢群體的保護》進行了點評,他認為還可以進行深入,可以與婚姻法的規定進行對比,對于女性財產保護與現在的夫妻債務的對比。法律對社會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可以從別的角度進行闡述。
第二分會場
第二分會場于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博遠樓2號會議室舉辦憲法與行政法和刑事法組學術交流,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的劉迎澤老師和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行政法庭的李曉飛法官擔任點評嘉賓,龍虹竹、王也、馬光遠、王玉丹同學進行了學術分享。
首先是來自首都師范大學的龍虹竹同學,她的論文《在線短租平臺的政府監管問題研究》論述了在線短租行業的特點、運營模式及法律關系的基礎上,分析在線短租平臺面臨的法律困境并從政府監管的角度提出一系列的解決措施,以促進在線短租平臺及整個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稍后,李法官點評到監管措施主要是一種行政行為,應當設定恰當的權利和義務。具體的部分可以在文章中更加明確的寫出。劉迎澤老師認為文章結構很清晰,困境和相關的救濟體系寫的很好。
第二位是來自首都師范大學的王也同學,他的論文《大數據的合作治理模式》提出了大數據下傳統行業治理模式的失靈問題。他不光介紹了新型的社會風數據風險,也介紹了傳統行政法治理模式的失靈。同時他也提到了動態合作治理:對新公共治理理論的回應。最后,王同學提出了以行業組織為核心的治理模式建構。稍后,李法官點評認為該選題很有意義,很契合國家倡導的治理能力體系現代化的方向。調研資料掌握的很多。劉老師點評指出文章需要把理論和實際情況相結合去探討。
第三位是來自北京工商大學的王士博同學,他的論文《從刑法理論關于人格的爭論中淺談中國刑法人格的適用》討論了治安處罰法與刑法相相接的地方,并討論中并討論中國刑法人格的適用。稍后,李法官對其進行了點評,他認為這個問題的討論需要其他學科進一步發展,實證研究也很值得去討論。刑法人格的類型化與法哲學的探討很相似。劉老師則認為人格是否作為一個刑法要件是十分值得討論的。推薦裁判文書網,可以進行相關的數據總結。
第四位是中國政法大學的馬光遠同學,就他的論文《正當防衛的困境和出路:“誰主張誰舉證”的刑事法修正》進行了學術分享。 稍后,劉老師認為論文內容論述充實,對不同案件的分析可以再詳細。李法官認為本篇論文可以從證據本身的理論進行補充和完善。
最后是來自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的王玉丹同學,就他的論文《論米蘭達規則及本土適用性探究》進行了學術分享。稍后,劉老師認為,論文中的可以找一些其他文章相關的討論,并在本篇文章中回應這些觀點。另外可以討論我們國家是否有與國外相似的例外。李法官則認為在論文撰寫的過程中,可以對比其他文章的觀點,做出一些回應。
第三分會場
第三分會場于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博遠樓3號會議室舉辦經濟法組與國際法組學術交流,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碩士生導師賀燕老師,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法博士譚觀福博士擔任點評嘉賓,宋禹僑、張容、趙超、張磊晶、楊晶、劉巖同學進行了學術分享。
首先是來自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的宋禹僑同學,他的論文《比較視野下中國國際商事法庭的建設》,主要從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庭建立的必要性、相關國際商事法院的制度對比與創新、對我國國際商事法庭建設的啟示三個方面展開。
第二位是來自天津工業大學的張榮同學,他的論文《國際人權公約國內司法適用新路徑以解釋性適用理論為視角》提出各國現狀、障礙、原因剖析,適用新路徑的合理性、可行性、建議等。
譚觀福博士就對二位同學的論文進行了點評,首先譚觀福老師對宋禹僑與張榮同學給予了肯定,并就寫作方式與思路拓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議。
第三位是來自北京交通大學楊晶同學,他的論文《網約車領域反壟斷相關產品市場的界定——以“滴滴出行”涉嫌行業壟斷案展開》從提出問題、相關產品市場界定的一般框架及網約車領域屬性、“滴滴出行”行業壟斷案的相關產品市場的分析、結論與思考四個方面展開。
第四位是來自天津師范大學的趙超同學,他的論文《AI賦能:法律咨詢服務的智能化變革》從人工智能法律,法律咨詢,影響問題與挑戰角度給我們帶來了精彩的講解。
最后是來自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的張磊晶,她的論文《論不動產司法拍賣的稅費負擔—基于蔡建水、吳橋坤泰公司案》從案情爭議焦點,不動產司法拍賣的稅費負擔,以及負擔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讓我們學習到了拍賣方面的有關知識。最后一位是來自中國政法大學的劉巖,他的論文是《商標平行進口不正當競爭認定問題研究》,從商標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兩者對比為角度進行了論述,論點新穎,使大家受益匪淺。
賀燕老師對幾位同學進行了點評,見解獨到,分析具體,也給了學生很多鼓勵,譚觀福老師也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每個人都收獲頗豐!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第一屆“法律人之聲”京津冀高校大學生法學學術論文大賽圓滿舉行,與會選手圍繞論文中涉及問題進行了充分深入探討,思想的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