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下午,第一屆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論壇在北京市朝陽區召開。本屆論壇由中國政法大學教務處主辦,商務部世界貿易組織司、國際商事爭端預防與解決組織(ICDPASO),法律服務界代表,以及來自49所高校的領導和老師共80余人參與了論壇。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提出“建立一體推進涉外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務、法治人才培養的工作機制”,形成涉外法治工作大協同格局。在此背景下,論壇主題立足黨和國家的需求,圍繞“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模式”“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方案”“實務導師與實習實踐”三個單元議題展開討論,聚焦多邊貿易與全球經貿治理新形勢與我國涉外法治工作,為我國新時代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提供創新思路與實踐路徑。
在單元議題環節,中國政法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劉艷紅主持第一個單元議題“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模式”。商務部世界貿易組織司司長韓勇、國際商事爭端預防與解決組織秘書長沈佩蘭作為實務部門代表對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提出了期望與建議。
西北政法大學校長范九利、甘肅政法大學校長鄭高鍵、西南政法大學副校長王懷勇、華東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韓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覃紅、外交學院副院長許軍珂、上海政法學院副校長鄭少華、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陳曉景、中國人民警察大學副校長杜旭宇、新疆政法學院副校長祁歡先后發言。各位專家圍繞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的多元模式、跨學科融合、國際化視野培養等方面展開深入探討,強調了政府、國際組織、高校、實務部門之間進行協同合作的重要性,提出應通過整合各方資源,形成全方位、系統化、跨學科、跨專業的涉外法治人才培養體系。
教務處處長羅智敏主持論壇閉幕式。華東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韓強,北京仲裁委員會委員、中國政法大學法與經濟研究院教授李曙光發表總結致辭,對本次論壇的成果給予充分肯定,并對未來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工作提出展望。他們強調,此次論壇為法治人才體制改革提供了重要平臺,各方應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合作與交流,在涉外人才培養的協同模式上不斷創新,保證培養方案的落地實施。
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為我國涉外法治人才的培養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深入探討協同培養模式、優化培養方案以及強化實務與實習環節,為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未來,各方將攜手共進,持續深化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創新,為我國在國際舞臺上培養更多具有實戰能力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