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由教育法典編纂課題組主辦,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西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紀檢監察學院)、中國政法大學教育法研究中心、西北政法大學教育立法研究基地共同承辦的教育法典分則編纂研討會在西安成功召開。
會議由西北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范九利主持開幕式。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梁鷹,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翟剛學,中國政法大學校長、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會長、教育法典編纂課題組總負責人馬懷德,陜西省教育廳副廳長何玉麒,西北政法大學黨委書記趙萬東,黑龍江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王敬波,中共陜西省委政法委二級巡視員高強,陜西省人民檢察院政治部主任徐彤,陜西省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作委員會專職副主任馮榮,西北政法大學副校長、教育立法研究基地主任孫昊亮,西北政法大學副校長常安出席會議。教育部和陜西省相關部門的領導、知名高校的專家學者、師生代表等近九十人參加了會議。
范九利在致辭中指出,本次會議不僅是對黨的二十大關于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戰略號召的積極響應,也是順應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要求。他強調,編纂教育法典作為一項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工程,能夠明確政府、學校、社會的權責邊界,為促進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質量提供制度保障,推動教育法治化進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法律體系的完善貢獻力量。
趙萬東在致辭中表示,教育法典的編纂是教育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對于建設教育強國具有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他強調,編纂過程中應堅持政治性、人民性和戰略性,服務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并關注教育實踐中的新問題,推動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梁鷹指出,教育法典分則編纂面臨三大核心關注點。首先,教育法典的性質尚未明確,其特性不同于民法典和生態環境法典,因此需要權衡其公法與私法特征。其次,他提到,現有教育法律體系的復雜性增加了法典編纂的難度,因為它涉及多層級立法主體。最后,梁鷹強調,編纂教育法典的邏輯起點問題是如何確立核心原則,特別是是否以公民教育權利為基礎,并借鑒國內外立法經驗。梁鷹認為,應結合我國教育立法的特殊性,借鑒民法典和生態環境法典的經驗,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法典模式。
馬懷德指出,隨著全國教育大會的召開和《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的發布,教育法典的編纂已成為一項戰略任務。他針對教育法典分則的編纂提出四點建議:一是深刻認識教育法典編纂的重大意義,推動教育法治現代化;二是系統梳理法典的整體結構,確保邏輯嚴密、內容完整;三是深入研究分則各編的具體內容,特別是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等關鍵領域;四是注重成果產出,既要形成立法條文,也要加強學術研究,為教育強國建設提供理論支撐。
課題組匯報環節,教育法典編纂課題組各分編負責人圍繞教育法典分則的編纂思路、框架內容、理論基礎、實踐路徑以及關鍵問題進行了匯報和說明。
研討會圍繞教育法典分則編纂的四個重要部分——基礎教育編、職業教育編、高等教育編、終身教育編以及單行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考試法》及其入典路徑展開。各單元的討論提供了寶貴的建設性意見,專家們一致認為,教育法典的編纂應堅持科學和民主立法,吸納多方意見,確保法律體系的系統性、協調性和可操作性。
本次研討會的成功舉辦為教育法典分則的編纂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構建科學、系統、完備的教育法治體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引。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表示,將繼續深化合作,推動教育法治建設邁向更高水平,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