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以“新科技革命•新勞動法”為主題的2024年中德勞動法論壇在京舉辦。本次論壇由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德國弗里德里!ぐ鼗饡摵现鬓k,由民商經濟法學院社會法研究所、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法學院、德國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會北京代表處共同承辦。來自德國、美國、英國、荷蘭、法國、意大利、日本等國家以及來自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國內高校和學術研究機構的七十余名中外學者參加了本次論壇。
(2024年中德勞動法論壇 攝影 盧云開)
中國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黃瑞宇、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校長傅德印及德國艾伯特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賽巧出席論壇開幕式并致辭。開幕式由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社會法研究所所長婁宇主持。
(黃瑞宇致辭 攝影 盧云開)
黃瑞宇代表學校向與會的全體中外專家表示熱烈歡迎。他總結了中國勞動法領域的立法歷程,認為新科技革命對勞動法學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有待中外學者貢獻智慧、凝聚共識。他還回顧了中國政法大學與德國高校及學術機構在法學領域的深度交流與合作,并預祝本次中德勞動法論壇取得圓滿成功,為中國和世界勞動法的發展作出貢獻。
(傅德印講話 攝影 盧云開)
傅德印代表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對本次研討會的召開表示祝賀。他認為,新科技革命影響著勞動法學的發展,勞動法律乃至社會法制的進步也影響著新科技革命的步伐與方向。他期待與會專家能夠積極探討有關議題,為勞動法的司法實踐和疑難問題的解決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案。
(賽巧致辭 攝影 盧云開)
賽巧在致辭中認為,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在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產生了各類風險。目前,關于平臺經濟勞動者的諸多定義還不明確,中國與世界各國都面臨著新科技革命下的各種挑戰。各國人工智能立法如何在防止人工智能濫用、保護個人權利、完善監管制度、促進科技創新等方面取得進展,值得各國專家共同探討。
本次論壇分為“人工智能與勞動法”“遠程工作與勞動法”“平臺用工與勞動法”和“產業工人隊伍建設與勞動法”四個單元。在論壇上,與會中外專家學者展開了深入、廣泛的學術研討,對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案進行了有益探索。此次論壇的舉辦不僅為解決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勞動法的相關問題提供了國際視角,更為中外勞動法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橋梁和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