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豐富“大國治理”的相關研究成果,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近期特開設“大國治理前沿論壇”,旨在不定期邀請各學科各領域的專家、學者通過學術研討或實踐經驗交流豐富大國治理的有關理論與對策研究成果,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的決策參考和理論支持。
2023年12月19日,“大國治理前沿論壇”首期活動在清華大學法學院隆重舉行。著名憲法學者、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會長李樹忠作題為“論新憲法秩序”的主題報告。北京大學張翔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王旭、李忠夏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鍇教授,中國政法大學謝立斌、陳征、王蔚教授,清華大學屠凱副教授等學者作為與談人展開研討。
本期論壇主持人、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長林來梵指出,大國治理是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于大國獨有難題而提出的國家治理戰略思想,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對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通過不斷深化頂層設計和制度創新層面解決大國治理獨有難題。為進一步豐富“大國治理”的理論研究成果,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特開設“大國治理前沿論壇”,邀請各學科各領域專家學者共同研討“大國治理”的戰略思想與理論問題。我們之所以選擇“論新憲法秩序”作為論壇第一期的主題,是由于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因此全面學習憲法,特別是2018年憲法修改以來形成的新秩序,對于大國治理的實踐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今后論壇還將邀請許多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共話國家治理。
李樹忠教授在演講中首先指出,選擇這樣一個主題是基于2018年第五次憲法修改幅度非常之大,形成了21條修正案,既是歷次條文修改數最多、又是力度最大的一次憲法修改。經過本次修改以及迄今的實踐發展,無論從文本還是政治實踐來看,均可發現我國已經形成了不同于八二憲法的秩序,可以稱為“新憲法秩序”。
李樹忠教授認為,八二憲法的產生可以被理解為一個時期的結束和一個新時期的開始,而2018年第五次憲法修改,在一定意義上不亞于第二次制憲,是黨在新時代的又一次政治決斷。隨之李樹忠教授分別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論述:第一,什么是憲法秩序?第二,為什么是“新”憲法秩序?第三,新憲法秩序“新”在何處?第四,新憲法秩序的內在邏輯關系。在對四個方面進行詳細論述后,李樹忠教授指出,對憲法秩序的研究方法既是法律學的,也是政治社會學的,是對憲法文本的解釋,對憲法實踐中形成的憲法秩序樣態的描述。
主題演講后,各位與談人分別發言,主要就新憲法秩序的的判斷標準、如何界定“新憲法秩序”以及新憲法秩序內涵的價值等問題與李樹忠教授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各位與談人一致認為,李樹忠教授從應然和實然兩個層面對2018年以來我國現行憲法修改后的憲法秩序的解讀,很好地展現了一位學者對于憲法精神的追求和現實關照的情懷,對于新時代憲法核心價值,尤其是憲法中有關民主、法治、國體、政體以及國家目標等方面的研究都將產生重要的指引意義。
接下來是現場聽眾提問環節。同學們就憲法監督與合憲性審查、人民在新憲法秩序中的基本權利、憲法學者的使命等問題與李樹忠教授進行了直接交流。
最后,林來梵教授指出,李樹忠教授以極高的站位,開啟了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的“大國治理前沿論壇”活動,八位新銳學者也作了非常精彩的與談。此次論壇深入探討了2018年修憲后所形成的憲法秩序,以及如何在新憲法秩序下進一步推動憲法實施,有助于我們積極探索新的國家治理模式和方法,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論壇現場氣氛熱烈,互動頻繁。大家紛紛表示,李樹忠教授的演講主題重大、內容豐富、邏輯嚴密、引人深思、催人奮進,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淺出,既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又有深切的家國情懷,是對習近平法治思想中“依憲執政、依憲治國”理念的理論闡釋,也是對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的深入探討。
本期“大國治理前沿論壇”采用“線下+線上”的方式同步進行。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青年學子在現場參加了論壇,全國各地一萬多名聽眾通過線上方式觀看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