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東省委政法委員會新媒體工作室
11月30日,第十八屆環渤海區域法治論壇在山東舉辦。來自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山西、內蒙古、山東七省(區、市)的120余名法學法律工作者齊聚威海,聚焦“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法治軌道上推進環渤海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主題,進行了研討交流。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張蘇軍出席論壇開幕式并講話;山東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省法學會會長李猛,威海市委副書記劉樹軍在論壇開幕式致辭;山東省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書記、省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孫成良主持論壇開幕式;中國法學會會員部負責同志宣讀了表彰決定。
張蘇軍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法治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環渤海七省(區、市)法學會和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要始終把學習宣傳研究闡釋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一項長期的重大政治任務,真正把學習研究成果轉化為服務區域法治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要緊緊圍繞區域法治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加強對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法治保障、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等研究,切實發揮法學會作為全面依法治國的“智囊團”“思想庫”“人才庫”作用,提升區域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要突出成果轉化,推動環渤海區域法治合作交流向縱深發展,為環渤海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法治保障。
李猛指出,推進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是國家重大戰略,區域內7省(區、市)合作發展具有良好的基礎和條件,是我國最具綜合優勢和發展潛力的經濟增長極之一。本屆論壇的主題,充分體現了法學法律研究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鮮明導向,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實際行動。希望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以本屆論壇為契機,聚焦環渤海區域經濟一體化中的產業協同發展、生態環境協同治理、知識產權協同保護、立法執法司法區域協作等重點難點問題,多建可用之言、多獻務實之策、多出破題之招,以法治智慧、法治力量更好服務環渤海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北京大學法學院張守文教授和山東大學法學院、法學院(威海)院長周長軍教授作主旨報告,8位論壇征文獲獎作者代表作研討交流,5位法學專家作了點評,山東大學(威海)黨工委委員、副校長、法學院(威海)黨委書記肖金明教授作論壇綜述。
本屆論壇共征集論文1717篇,經論壇組委會初評和中國法學會終評,共有80篇論文獲獎,22個單位被評為優秀組織單位。論壇組委會確定,第十九屆環渤海區域法治論壇由遼寧省法學會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