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由山西省眾信公益基金會和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聯合舉辦的第二屆環境法治論壇“改善動物福利和應對虐待動物社會治理研討會”在京舉行。
近年來,虐待動物事件層出不窮,不斷沖擊公共輿論場底線。2023年8月17日13時許,一則“高空拋邊牧犬”的信息在網上流傳,引發網民關注。隨后,浙江省諸暨市公安局通報稱,經立案調查,8月17日上午,王某(男,22歲)將自家柯基犬從高空拋下。目前,王某因涉嫌高空拋物罪被諸暨市公安局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今年5月28日,山東鄆城縣一居民在網上發布其丈夫砍殺寵物犬并對其暴力威脅的帖文。經當地警方立案調查,發帖人反映情況屬實。針對其丈夫的違法行為,屬地派出所已依法作出行政拘留12天、罰款300元的處罰。
研討會上,北京市義派律師事務所公益法律中心執行主任李恩澤表示,目前法律對于處理虐待動物行為并沒有明確規定,但多次虐待動物并傳播視頻的,可能涉及尋釁滋事等問題。同時,對于直播虐待動物、買賣虐待動物視頻的行為本身,行政處罰法和刑法也沒有明確規定,這就造成了隱蔽的黑色產業鏈,而這些虐待動物的視頻對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影響較大。
山東大學動物保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胡春梅表示,目前國內動物福利,是從實驗動物開始提出“福利”這個詞,再到農場動物,到現在的動物園,都在提倡提升動物福利,但現實中存在一些法律困難,希望可以通過個案來推動法律的改善。
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法律系副主任吳梅認為,針對野生動物保護來說,立法者要分析或者研究的內容是多角度、多層面的,更要考慮到人的權利與野生動物的權利是否平衡的問題。
西北政法大學環境法律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丁巖林呼吁立法,他建議,有全國影響力的機構或者行業協會可以先出臺相關動物福利的標準,為現實中動物虐待案件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