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7日-2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法學院院長莫紀宏研究員率團出訪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參加由香港城市大學舉辦的“大灣區法治論壇2023”并訪問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國際法研究所科研處處長劉小妹研究員、法學研究所憲法與行政法研究室負責人李霞研究員、國際法研究所科研處副處長孫南翔副研究員、法學研究所李廣德副研究員、朱學磊助理研究員、國際法研究所馬金星助理研究員參加此次學術活動。
(本次大會合影留念)
7月28日,香港城市大學舉辦了主題為“打造法治灣區,開創發展新局”的年度大灣區法治論壇。
(會議現場)
莫紀宏所長在“嘉賓致辭暨決策者論壇”上發表了題為“憲法時代的大灣區法治建設”的主旨演講。莫紀宏所長指出,2023年6月2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系法》規定,國家締結或者參加的條約和協定不得同憲法相抵觸。這是我國首次通過立法方式確立了涉外法治領域的“憲法至上”原則。大灣區法治建設必然會涉及到涉外法治內容,因此,大灣區法治建設進入了新的憲法時代,提出了更高的合憲性要求。迎接憲法新時代的到來,我們需要善于解釋憲法文本、理解憲法原則、發現憲法精神,不斷夯實大灣區法治建設的憲法基礎。
(莫紀宏所長在會議現場)
法學研究所憲法與行政法研究室負責人李霞研究員在第一單元“打造法治灣區”以“粵港澳大灣區法制融合:基礎、挑戰和前景”為題發言。李霞研究員指出,融合發展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戰略要義,法制融合則是大灣區各要素融合發展的重要基石。大灣區作為整體建構有利于全要素流通的法治環境,對于大灣區內各城市和區域的立法、執法和司法體制創新和能力提升,都構成了相當大的挑戰。有必要加快研究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在現行憲法和法律框架內,加強規則創新,消除不同法律制度之間的差異,破解不同體制機制之間的障礙,為大灣區建設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李霞研究員在會議現場)
國際法研究所孫南翔副研究員在第四單元“提升法律服務業合作水準”以“大灣區區際法律服務融合的機制發展”為題發言。孫南翔副研究員指出,大灣區在涉外司法合作、法律服務開放以及國際爭議解決層面取得顯著的成果;浉郯娜貙嵭袃煞N社會制度,屬于三個不同法域,在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更高水平的法律融合方面仍面臨制度的挑戰。為進一步推動大灣區法治建設,可在涉外法律服務相互開放和對接國際商事爭議解決經驗等方面通過授權立法、先行先試等方式推進區際法律服務的融合發展。
(孫南翔副研究員在會議現場)
(部分團組成員在會議現場)
7月29日,莫紀宏所長一行到訪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與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臺港澳中心主任黃平研究員,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宋小莊教授,香港執業律師鄭國杰博士,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聯絡部主任郭陽博士等就“一國兩制”的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了學術圓桌討論,與香港方面的專家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會學者就各自所關心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圓桌會議現場)
29日下午,莫紀宏所長一行離開香港,赴澳門繼續開展調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