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2日上午,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理論國家重點學科、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導下的政法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在線上順利召開。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吉林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等高校的20余名學者參與了本次研討會。
會議開幕式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法學理論教研室主任尤陳俊教授主持。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黃文藝教授在致辭中指出,加強對政法理論和實踐的研究,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闡釋、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迫切需要。本次會議是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研究闡釋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系列研討會之一,也是中國人民大學法學理論學科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的年度學術會議之一,致力于為法學界搭建政法研究的學術交流平臺。
第一單元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張龑教授主持。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黃文藝教授就“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政法理論”作主題報告,梳理出新時代政法理論九個方面的新范疇、新命題,并歸納出政法理論和實踐邏輯的歷史性轉變、對古典政法傳統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等鮮明特色。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教授、《法學》主編胡玉鴻就“論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化的法治保障”作主題報告,重點闡述了全過程人民民主法治保障的必要性、制度載體和重要形式,強調應警惕和祛除人治因素的不良影響,防范“大民主”型的反民主建制,尊重少數人的權利和利益。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院長、國家治理學院院長陳柏峰教授就“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實干推動力”作主題報告,提出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實干推動力既體現在法治中國建設必須堅持的各項原則中,也體現在推動原則落實的各類制度和體制機制中,并從六個方面對此做出詳細闡述。
本單元由西北政法大學法治學院教授、《法律科學》主編楊建軍和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法學院教授程金華擔任與談人。兩位與談人在對上述報告進行精彩點評的基礎上,分別從權力監督、實證研究與規范研究之間的關系等角度,進一步闡釋了對政法理論與實踐的理解。
、
第二單元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陳景輝教授主持。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劉星教授作了題為“中國政法模式中理性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合作”的主題報告,在分別闡釋理性主義、浪漫主義的內涵和歷史的基礎上,從法律上共識達成的角度探究兩者合作的根基,由此對兩者合作的中國意義及其話語基礎即“群眾路線”做出了深入討論。
北京大學法學院強世功教授就“思考政法”作主題報告,通過將“政法”置身于清末法律改革以來的歷史脈絡之中,從承認政治與革命政治的關系角度探究了政法的根基,分析了從政法理論到新政法理論的發展進程,提出要在“大政治”與“小政治”、“大政法”與“小政法”的接力和對話中,建立起政法體系運作與整個文明秩序構建的內在關聯。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侯猛教授以“政法的兩個面向”為題作主題報告,討論了政法委員會與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職能,探究了政法、依法治國、國家安全的關系,從中發掘出政法理論和實踐新的發展面向。
該單元由西南政法大學科研處處長周尚君教授、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院長方樂教授擔任與談人。兩位與談人對上述報告逐次進行了精彩點評,都強調需要進一步提煉政法的規范性原理,重視并體系化政法理論的解釋力、影響力和指導力,并分別從法治與政治、法治與治理、國家與法等角度,具體闡釋了對政法研究的理解框架。
第三單元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馮玉軍主持。
西北政法大學法治學院教授、中華法系與法治文明研究院院長汪世榮就“陜甘寧邊區司法制度中的傳承和創新”作了主題報告,從機構設置、領導體制、思想觀念等方面討論了陜甘寧邊區對傳統司法制度的傳承,并從審判方式、監獄制度、調解制度、司法道路等方面分析了陜甘寧邊區的法治創新。
華東師范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田雷教授就“‘實際產生法律’——彭真‘從中國實際出發’立法思想的學理表達”為題作了主題報告,提出應當把“實際”放在歷史的語境中加以理論化和學理化,并從客觀、全面、本質三個方面對此做出解析。
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邵六益助理教授就“政法體系中的黨政關系——以黨政合署改革為切入”作了主題報告,在追溯黨政關系變遷的基礎上,針對黨政合署改革的類型、正當性和監督機制做出了系統討論,并就黨政關系研究如何推動黨法關系研究做了分析。
該單元由復旦大學法學院劉忠教授和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百人計劃研究員郭棟擔任與談人。兩位與談人從資料素材、歷史發展等角度,對上述主題報告做出了精彩點評,并就政法研究中歷史分析的意義、方法論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第四單元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彭小龍副教授主持。
武漢大學法學院廖奕教授以“新政法理論中的黨內法規淵源”為題作了主題報告,提出有必要超越形式淵源的角度來理解黨內法規淵源,從思想、制度、實踐、效力等四個層面揭示黨內法規淵源的多個面向。
中國海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李晟教授就“為什么認真對待黨內法規?——從憲制視角下的黨政關系切入”為題作了主題報告,通過梳理黨政關系的歷史變遷,對黨內法規建設為什么在新時代被提升到更高的高度、黨內法規為什么不能完全被國家法律所吸收等諸多問題做出了理論分析。
清華大學政治學系于曉虹副教授就“以黨領政:黨內法規的溢出性效力”為題作了主題報告,致力于通過實證研究揭示黨內法規制度體系的內在結構及其變遷,并認為黨內法規的“溢出性效力”是“以黨領政”新時代黨政關系格局的重要表現。
該單元的兩位與談人分別是吉林大學法學院李擁軍教授和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清華法學》主編助理屠凱。兩位與談人在對上述報告做出精彩點評的同時,圍繞黨內法規的本質與內涵、話語與文本、概念分析與經驗研究等關系問題分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閉幕式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法學理論教研室主任尤陳俊教授主持。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彭小龍副教授對本次會議進行了總結。他對各位專家學者的精彩發言致以衷心感謝,并從對 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政法理論的學理解讀、政法的理論之維、政法理論的歷史之維、政法與黨內法規等四個方面簡要回顧了全天的學術討論,從中歸納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歷史與現實相關照、國內與國際相關聯等三個顯著特征。彭小龍副教授認為,本次會議同時也彰顯出今后政法研究的多重面向,可以圍繞政法本身的概念、范疇和命題,政法與其他法治范疇、制度和實踐的關系,政法的一般性和普遍性原理等不同層面,展開更為立體化的研究。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黃文藝教授最后指出,本次研討會在政法理論研究上達成了許多共識,也展示了多元的研究視角、觀點和方法,達到了深入交流、互相啟發、共同進步的預期目的。今后,有必要構建政法學術研討的固定化、制度化、常態化機制,推動國內學界和國際學界、法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交流互動。最后,黃文藝教授向各位與會嘉賓的精彩演講和大力支持表達了誠摯感謝。
下午五時許,本次會議圓滿落幕。
責任編輯:譚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