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智慧司法與司法公正學術研討會在華東理工大學舉行。全國多所高校的專家學者以及司法實務界專業人士就“智慧司法的反思與前景”“智慧司法與司法公正”“司法公正的社會認同”“司法運行的理論探索”等主題展開了深入研討。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閻海峰,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副會長馮顏利,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國家一級高級法官張斌在開幕式上致辭。
圖片說明:與會專家學者線上交流研討
閻海峰介紹了學校的發展歷史及學科特色。他表示,智慧司法建設是國家信息化和治理現代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技術在提升司法智慧效能的同時,也為司法活動帶來多層次挑戰。期待通過專家學者的研討交流,推進智慧司法建設,應對新科技、新技術在法治方面提出的新挑戰,并取得建設性成果。
馮顏利在致辭中表示,希望專家學者進一步關注重視馬克思法哲學的研究,深入研究法律和法治的哲學問題,深入研究、科學回答司法實踐中的人民之問和時代之問。
張斌認為保障司法公正的基本策略是完善司法公開制度、人民陪審員制度,探索建立第三方評估機制。他表示,為了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組織本次會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圖片說明:線下會場
研討會分為4個階段,分別由同濟大學蔣曉偉教授、《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編輯李媛、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李瑜青教授和《理論月刊》編輯部主任楊幸主持。
圍繞“智慧司法的反思與前景”的主題,華東政法大學馬長山教授、廣州大學謝輝教授、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孫曉東教授、上海政法學院張善根教授、常州大學張建教授、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法院法官王瀟以及上海大學李建勇教授等進行了探討。
圍繞“智慧司法與司法公正”的主題,上海政法學院終身教授倪正茂、華東理工大學李瑜青教授、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姚遠、上海浦東新區人民法院法官鄒加沅、復旦大學任帥軍老師以及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法院法官黃潔亭等作了交流。
圍繞“司法公正的社會認同”的主題,華東政法大學陳金釗教授、同濟大學法學院蔣曉偉教授、廣州大學劉志強教授、北京德恒(溫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朱祖飛、上海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周天嬌法官、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肖夢黎老師等分享了觀點。
圍繞“司法運行的理論探索”的主題,湖北大學魏敦友教授、安徽大學姚德薇教授、浙江工商大學韓振文副教授、上海浦東新區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吳麗娜、杉達學院張玲副教授、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王籍慧老師等闡述了各自的見解。
本次研討會由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和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馬克思主義法哲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共同舉辦。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院長彭德雷、黨委書記丁灝分別主持了開幕式和閉幕式。研討會同時得到了《東方法學》《華東政法大學學報》《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理論月刊》《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等期刊的支持。
責任編輯:譚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