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6日,第二屆全國證據科學博士生博士后學術論壇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辦。本次論壇由證據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研究院)、“2011計劃”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主辦,四川大學法學院、教育部證據科學課程虛擬教研室、《證據科學》雜志協辦,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四川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中山大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西南民族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工業大學、浙江工商大學等高校的43位博士生和博士后作了主題報告,20位教師進行了論文點評,線下、線上共四百余人參加了本屆論壇。
(第二屆全國證據科學博士生博士后學術論壇舉辦)
論壇開幕式由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中主持,四川大學法學院院長左衛民、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研究院院長王旭致開幕辭。三位教授對此次論壇在線上線下圓滿開幕表示祝賀,并對與會學者、專家、同學的參與表示熱烈歡迎和誠摯感謝,期待在知識融合、方法融合、學科專業交叉融合的基礎上,能夠實現證據科學的可持續發展與創新。
結合論壇征文主題和證據科學總體發展趨勢,本次論壇共分為十個單元,所含主題既有關于證據科學的域內探索,又有域外觀察,有宏觀論述,也有微觀思考,有法學專業領域內的研究,也有學科交叉的嘗試。
11月5日,論壇聚焦于證據法基礎理論、證據法的域外視角、庭審實質化的證據問題、法庭科學與證據法的實證研究五個主題,來自全國不同高校的博士生和博士后就最佳解釋推論、印證證明、經驗法則、物證鑒定、證據屬性等問題進行了分享。在發言同學結束主題發言后,由評議教授從研究方法、概念界定、材料應用等視角對其進行點評。在自由提問環節,各位老師與同學就排除合理懷疑的現實適用情況、重新鑒定的界定等多個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11月6日,論壇將視野轉向司法證明問題、新型證據運用問題、數字化時代的證據法學、民事證據以及科學證據問題。發言同學討論了網絡犯罪中的證明困境、技術調查報告的應用風險、人工智能證據問題、大數據證明、民事法定證據種類、DNA證據和事實推理結構等多個問題。在評議環節,各位教授從寫作方法、問題意識、題目提煉、論文觀點等角度作出了詳細的點評并發表個人見解。
閉幕式由左衛民主持,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林靜宣讀了獲獎名單,由教授張保生、王旭、紀格非、劉鑫、王元鳳、副教授鄭飛為獲獎作者頒發榮譽證書。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研究院教授張保生對本屆全國證據科學博士生博士后論壇進行總結發言。
張保生首先對積極響應征文投稿的博士生、博士后和點評專家以及四川大學法學院表示了衷心感謝。隨后,他以“D”“E”“F”為主題詞,概述了本屆會議論文主題從2015年證據理論與科學國際研討會單一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向可采性規則和司法證明研究所呈現的可喜發展變化(Development),講述了證據科學(Evidence science)的發展歷程。最后,他在未來希望(Future hopes)中提到了三點:一是中國證據科學發展的希望寄托在青年博士生博士后身上;二是要以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為己任,深入開展證據科學基礎理論研究,引領社會發展,通過理念更新推動制度創新;三是證據科學研究要立足中國、放眼世界。
責任編輯:譚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