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余東明 10月24日,由華東政法大學公益訴訟研究中心聯合上海市松江區司法局、松江區人民檢察院、松江律師工作委員會主辦的“公益法律實踐之路——‘小城杯’公益之星創意訴訟大賽的啟示與思考”研討會在松江校區召開。來自華東政法大學、復旦大學、蘇州大學等高等院校,以及最高人民檢察院、上海市人民檢察院、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檢察院、江蘇省如皋市人民檢察院、上海市松江區司法局、上海市律師協會松江律師工作委員會、上海市松江商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小城律師事務所、上海以恒律師事務所、法家云公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出席。會議圍繞“公益法律實踐的回顧與思考”“公益法律實踐的社會意義”“‘小城杯’的社會反響”和“打造法律人共同體”四個議題進行深入研討。
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列指出,自2017年試點以來,檢察公益訴訟實踐發生了很大變化,實現了從基本完成邁出步伐到從理論和立法層面深層次推動的轉變。在檢察公益訴訟實踐發展的同時,社會組織提起的公益訴訟也成倍增長,形成了檢察機關與社會組織提起公益訴訟的良性互動。新時期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應堅持三個重要理念:一是強調雙贏多贏共贏;二是訴前程序是維護公益的最佳司法狀態;三是充分注重實效。檢察公益訴訟是一座理論和實務研究的富礦,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希望社會各界更多關注,共同推動這項具有中國特色的司法制度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