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會專家
發言嘉賓
張文顯 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
李 林 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會長,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研究員
朱景文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付子堂 西南政法大學校長、教授
王 軼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教授
黃文藝 《中國法學》總編輯,教授
蔣立山 北京市法理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馮玉軍 中國人民大學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法學院教授
支振鋒 《環球法律評論》副主編、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
胡建淼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一級教授
戴小明 全國黨校教師進修學院院長、教授
會議主持:周佑勇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主任、教授
會議總結:封麗霞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會議資訊
2021年12月3日上午,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主辦的 “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創性貢獻”學術研討會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育園樓舉行。會議采取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來自中國法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等高校和理論機構的國內權威專家以及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的專家學者共30余人,出席會議。
與會專家圍繞“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創性貢獻”這一重大主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討。與會者一致認為,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蘊含著重大原創性理論貢獻的思想寶庫。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創性貢獻應放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之中加以把握。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以這個主題召開此次研討會,非常必要,必將對推進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
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教授在發言中指出,“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創性貢獻”,是一個法學界還沒有系統研究和提煉的問題;卮疬@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原創性思想?”“關于原創性思想的評價標準是什么?”要從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和中央文件如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的權威表述中,提煉“原創性”的豐富內涵。原創性,其核心要義是提出了別人沒有提出的概念、命題、觀點,提煉了別人沒有關注的理論,揭示了研究對象的本質和規律及其背后的機理、道理、學理、哲理,使人們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具體而言,把握“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創性貢獻”有兩個關鍵點。一是要把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創性理論放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之中把握。只有這樣才能準確把握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論淵源、理論底色、理論邏輯、精髓要義,而不至于出現對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教條主義、實用主義解釋和隨性化、簡單化理解。二是要對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創性貢獻進行類型化分析。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原創性概念、命題、論語,大體可以劃分為幾種類型:絕對原創與相對原創;宏觀創新與微觀創新;體系性原創與要素性原創;獨創性原創與集成性原創。
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會長,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李林研究員在發言中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的講話為我們研究總結中國特色色哲學社會科學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科學理論體系的獨創性、原創性、創新性等特點問題,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導、作出了典范。一種法治思想理論是否具有原創性,最根本的評判標準是看它是否立足本國國情和實際,能不能回應和解決本國法治建設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能不能指引和推動本國法治理論創新和法治實踐發展,是否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梢詮睦碚摲懂牎⑺枷敕懂、主體范疇、實踐范疇四個不同層次來把握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創性貢獻。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創性貢獻可以概括為十個方面:全面依法治國的新思想新戰略新實踐;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各方面的領導;全面依法治國必須保障人民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國;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提高到新水平;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緊密結合;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朱景文教授在發言中指出,研究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創性貢獻,必須將其放在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的歷史發展上來理解。基于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的基本原理,習近平法治思想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原創性貢獻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習近平法治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把馬克思主義的法治理論創造性地運用到新時期中國的法治建設中,既看到物質生活條件對法治發展的制約,牢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對法治建設的基礎作用,又高度重視法治內部和諧一致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確立為全面依法治國戰略的總抓手。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概念,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法的體系的概念,實現了從法的體系到法治體系的轉變。
西南政法大學校長付子堂教授在發言中指出,習近平法治思想賦予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以鮮明的實踐特色、價值特色、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為發展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作出了重大原創性、集成性貢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在新時代的新飛躍。具體而言,我們黨在推動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中國化方面,做到了三個注重:第一,注重從中國的國情和中國的實際出發;第二,注重中國問題,世界眼光;第三,注重解放思想,反對本本主義。挖掘和傳承中華法律文化精華是當代中國法學界的歷史使命。中華法系的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題中應有之義。如果說《唐律疏議》是古代中華法系的標志,《拿破侖法典》是當代西方大陸法系的標志性法典,那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也將成為新中華法系的偉大標志。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全人類的共同價值、聯合國的崇高目標就是“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這無疑也是將來實現偉大復興的中華法系的精神內核。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王軼教授在發言中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法典的重要論述闡述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創性貢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立長遠的基礎性法典。這一論斷明顯不同于以往中國的民法學界和域外的私法學研究對民法典所進行的定位,凸顯了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間的突出和重要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在上述論斷基礎上,進一步對民法典它所具有的作用和功能做了高度的凝練和概括,揭示了民法典對于共同推進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對于一體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所具有的基礎性的意義和價值。這也不同于以往的民法學界更加注重民法典對法治社會的建設所具有的意義和價值。
《中國法學》總編輯黃文藝教授在發言中指出,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創性貢獻可以在不同的思想傳統和理論框架下進行學術解讀和學理提煉。法治與發展就是能夠展現習近平法治思想之世界性貢獻的理論框架。從上個世紀60年代至今,世界范圍內的法治與發展運動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在這一進程中,西方中心主義的法治神話逐漸破產,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一種超越西方法治理論的世界性的拯救話語和解放話語的意義凸顯出來。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提煉升華了中國法治與發展實踐特別是以法治保障“兩大奇跡”的成功經驗,為世界提供了一種全新性、系統性、融合性的法治與發展理論。例如,在法治與社會發展領域,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創性貢獻之一,就是創立了民生法治與共享發展的新范式。
北京市法理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政法大學蔣立山教授在發言中指出,習近平法治思想的一個原創性命題,就是科學闡述了中國特色法治道路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命題以及作為其具體化的中國法治路線圖,至少體現了三個方面的原創性貢獻:一是在法治實踐探索方面的原創性貢獻,二是在法治發展理論方面的原創性貢獻,三是法治道路命題的世界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及其法治路線圖,不是一條孤立的法治帝國的路線圖,而是法治與社會全面發展相結合的路線圖,其核心的貢獻就在于從理論上回答了發展中國家如何走向法治的重大問題,使得法治理論從一種缺乏實踐根基的西方式的學術空談,變成了科學意義上的法治理論。這一理論有望對發展中國家的法治建設產生劃時代意義的積極啟示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法學院馮玉軍教授在發言中指出,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創性貢獻應該是一種整體多維的原創性貢獻。第一,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它具有現代化和中國化的雙重理論創新。第二,習近平法治思想,它面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它謀劃了新時代的法治建設的新藍圖,具有法治建設指導和法治模式示范的雙重品格。第三,習近平法治思想,它是立足于中華民族守正創新的和合思維,賦予了中華法治文明新內涵,具有堅持中國道路和中華法治文明創新的雙重屬性。第四,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胸懷天下,維護國際法治新秩序,向世界提供了中國貢獻、中國方案。
《環球法律評論》副主編、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支振鋒研究員在發言中指出,理解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創性貢獻,可以在與現有的理論進行比較中找出理論上的創新之處。一是習近平法治思想澄清了法治理論的前提和基礎。在西方法治實踐中,其法治的自身構成性理論與作為法治理論前提的國家論、價值論等,大體是融貫的。但對一些非西方國家,如果一概的去移植西方法治,就會導致這些國家中法治與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其他系統是脫嵌的,割裂、脫離的。這些國家的法治理論與他們的國家論、價值論等前提性理論之間也是割裂的。而習近平法治思想,基于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方法和基本觀點,把被顛倒的一種理論關系重新校正過來,這是一種理論上的正本清源。二是習近平法治思想蘊含了有機法治和系統法治的理論。習近平法治思想把法治理論與其他社會系統有機的連接起來,從而形成了一個全面的、有機的、系統的法治理論。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一級教授胡建淼在發言中指出,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創性貢獻是來之不易的,它是以厚實的地方法治的實踐經驗作為基礎的。習近平總書記早在浙江主持工作時,就提出建設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到后來他提出建設平安中國、法治中國,二者是有聯系的。他在浙江時就形成了一套領導法治工作的制度和機制,例如將依法治省的辦公室設在省委辦公廳,這意味著由黨委來直接統籌領導法治工作。他在2004年時就在文章中提出了法治社會的概念,指出和諧社會本質上是法治社會,這為后來他提出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做了理論上的鋪墊。可以說,浙江省的法治實踐對全面依法治國做了重要的準備。因此,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一個原創的成果,是有很深厚的、長期的地方實踐為支撐、為基礎。
全國黨校教師進修學院院長戴小明教授在發言中重點闡述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創性話語貢獻。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法治基本原理同中國法治建設的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優秀法律文化相結合,消化吸收域外法治文明的養分,遵循中國語言的邏輯,創造性的轉化、創新性的發展,創新法治話語的述說和闡釋的方式,構建了中國法治話語體系,展現了非凡的話語的魅力和思想的偉力。習近平法治思想對于我們牢牢把握法治意識形態的話語權、主動權和主導權,為有效消減西方法治話語的霸權,特別是從根本上消除在一段時間內西方自由主義法治理論的消極影響,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法治話語體系,作出了重大原創性的貢獻,有力提升了中國法治在世界法治舞臺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此次研討會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主任周佑勇教授主持,副主任封麗霞教授做了會議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