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中國法社會學年會
法與社會理論:聚焦胡塞爾現象學和盧曼法律系統論學術研討會
會議主題
在國內法學界首次聯合哲學與社會學專家,同臺研討德國哲學家胡塞爾與德國社會學家盧曼的學術貢獻,勾連兩位世界級思想巨擘的對法社會學的影響,推動國內現象學哲學和社會學以及法律系統論之間的跨學科互動。
主辦單位
會議時間、地點、形式
●時間:2021年11月6日(周六)8:30—18:30
●地點: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廖凱原法學樓203會議室
●形式:線上線下結合(根據疫情防控形勢相機調整)
會議議程
開幕致辭 (8:30-8:55)
主持人:
程金華 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凱原法學院特聘教授
發言人:
孔祥俊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院長、講席教授 (10分鐘)
季衛東 上海交通大學文科資深教授、中國法與社會研究院院長(10分鐘)
集體合影 (8:55-9:10)
基調演講
論溝通在社會系統中的生命意義(9:10-10:00)
主持人:
陸宇峰 華東政法大學科研處副處長、研究員
發言人:
高宣揚 上海交通大學文科資深教授(30分鐘)
自由發言(20分鐘)
“實踐轉向”后的法與社會理論重釋(10:00-10:50 )
主持人:
李學堯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
發言人:
鄭永流 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教授、中歐法學院法哲學與交叉法學研究所所長(30分鐘)
自由發言(20分鐘)
憲法的現象學之維:意向性、溝通與制度(10:50-11:50)
主持人:
曹勉之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博士生、德國法蘭克福大學法學院訪學博士生
發言人:
李忠夏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30分鐘)
評論人:
林彥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10分鐘)
李哲罕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研究員(10分鐘)
自由發言(10分鐘)
午餐+午休(11:50-13:30)
在現象學與自然化的認識論之間:社會系統理論的探索(13:30-14:30)
主持人:
桑田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 博士生
發言人:
泮偉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30分鐘)
評議人:
陸宇峰 華東政法大學科研處副處長、研究員(10分鐘)
蔡文菁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副教授(10分鐘)
自由發言(10分鐘)
生活世界與熟悉性--從胡塞爾到許茨(14:30-15:30)
主持人:
林浩舟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法與社會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發言人:
羅志達 中山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30分鐘)
評議人:
王鴻赫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副教授(10分鐘)
劉巖 山東財經大學法學院講師(10分鐘)
自由發言(10分鐘)
茶歇(15:30-15:40)
雙重偶然性與信號博弈中的相互誤解(15:40-16:40)
主持人:
羅倫 揚州大學法學院講師
發言人:
周理乾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副教授(30分鐘)
評議人:
黃遠帆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助理教授(10分鐘)
張文龍 華東政法大學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10分鐘)
自由發言(10分鐘)
法律系統的同時性與同步化問題——來自現象學時間觀的啟示(16:40-17:40)
主持人:
鐘浩南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博士生
發言人:
賓凱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副教授(30分鐘)
評議人:
祁春軼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10分鐘)
鄭朗 德國洪堡大學法學院博士生(10分鐘)
自由發言(10分鐘)
總結致辭(17:40-18:00 )
主持人:
林喜芬 上海交通大學文科處副處長、凱原法學院教授
發言人:
余盛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15分鐘)
晚宴(18:10)